利用SSR标记研究陆地棉二级基因库的遗传多样性
【摘要】:研究陆地棉种二级基因库的遗传多样性(包括陆地棉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向陆地棉中引入异种的基因提供参考。本研究用4个陆地棉材料和其二级基因库的三个种(海岛棉、亚洲棉和达尔文棉)6个材料,以来源于不同染色体的 SSR 标记,研究 SSR 等位基因在物种间/内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 SSR 位点在物种内特别是陆地棉种内的多样性极低,种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同时也表明在这些位点上,二级基因库中存在陆地棉种内不存在的等位基因;遗传相似性计算结果也显示二级基因库的材料与陆地棉在分子水平存在程度不等的差异;聚类结果与棉属的分类、起源具有较高的吻合性。可见,二级基因库可为陆地棉遗传基础的扩展提供丰富的基因源泉。
|
|
|
|
1 |
吴大鹏;房嫌嫌;马梦楠;陈进红;祝水金;;四个国家海岛棉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J];棉花学报;2010年02期 |
2 |
张金发,孙济中,刘金兰;海岛棉和亚鸡脚棉叶型对陆地棉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棉花;1991年06期 |
3 |
靖深蓉,刘少林;陆地棉染色质在海岛棉种质中的分布植物渐渗育种的分子分析[J];棉花学报;1997年03期 |
4 |
胡根海;王志伟;张金宝;;陆地棉与海岛棉两个末端氧化酶差异的比较(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5期 |
5 |
纪龙邦;蔡干香;郭长生;李鸿飞;樊禄芹;樊位忠;;海岛棉与陆地棉嫁接初试成功[J];中国种业;2008年01期 |
6 |
尔·格拉维奇;龚正义;;混合授粉法在棉花杂交中的效果[J];中国棉花;1960年06期 |
7 |
Loper;G. M.;;蜜蜂对陆地棉和海岛棉亲本的棉花授粉的不一致性[J];中国蜂业;1988年04期 |
8 |
肖新龙;杨光刚;王进财;宁波;张秀伟;;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制种[J];新疆农垦科技;2007年03期 |
9 |
胡根海;张金宝;朱颜平;刘向梅;王清连;;陆地棉与海岛棉抗氧保护酶差异的比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10 |
胡根海;王志伟;张金宝;;陆地棉与海岛棉两个末端氧化酶差异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
11 |
;海岛棉和陆地棉杂种优势的利用(一)[J];棉花学报;1974年03期 |
12 |
翟学军;李俊兰;郭振生;段世贞;李云树;;对从苏联引进棉花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和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1991年03期 |
13 |
张小全,王学德;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间杂种优势初步研究[J];棉花学报;2005年02期 |
14 |
曲健幕;;棉花种间杂种一代利用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62年01期 |
15 |
张金发,邓仲篪,汪斌,左开井,刘金兰,孙济中;棉花陆海杂种部分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6 |
刘景山,杨宝新,高帙云,杨书君,郑飞,闫勇,班战军;采用陆地棉和海岛棉种间杂交培育高强力中长绒棉[J];中国棉花;2005年03期 |
17 |
伍维模;董合林;危常洲;陈康谓;杨仁碧;支金虎;;南疆陆地棉与海岛棉光合-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
18 |
李金荣;王小国;朱永军;张西英;张薇;;利用SSR标记对14个海岛棉品种的聚类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19 |
曹娟;范君华;刘明;张建华;;南疆海岛棉和陆地棉棉铃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J];棉花学报;2010年05期 |
20 |
;海岛棉和陸地棉杂种优势的利用(一)[J];中国棉花;197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