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原子光学进展

周士康  
【摘要】:正由于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原子光学”.这一学科是在研究激光束与中性原子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对比“电子光学”、“中子光学”在科学上起的作用,可以明显地认识到“原子光学”在科学上将会起到的作用.特别是近五年来, 由于非线性原子光学的发展和原子激光的出现,使得“原子光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对比非线性光学和激光的出现在光学、物理、乃至在整个科学中的影响,可以预言,原子光学也会在科学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卫平;超冷原子光学与高精密原子测量仪[J];量子光学学报;2002年S1期
2 李师群;超冷原子物理学与原子光学(续完)[J];物理与工程;2002年03期
3 何明,王谨,涂鲜花,谌维浩,江开军,周欣,李若虹,李可,詹明生;集成原子光学:原子芯片[J];物理;2003年06期
4 ;量子与原子光学研究取得新进展[J];光机电信息;2009年12期
5 ;物理学进展 第25卷 总目录[J];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6 朱红波,孙昌璞;无旋转波近似情况的原子束偏转和衍射[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08期
7 蔡惟泉;物质波放大器——原子光学的新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1年05期
8 李传文,蔡惟泉,王育竹;激光冷却在原子束六极磁透镜技术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00年04期
9 蒲利春;张锋;;构建本科“原子光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1年07期
10 王育竹;量子光学的新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年02期
11 李师群,李代军,刘夏姬,胡正峰;空间微结构原子光学[J];量子电子学报;2000年05期
12 夏勇,印建平;原子反射镜及其应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13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2期
14 章梅;张芃;尤力;;对被囚禁原子质心运动基态波包的有效分束[J];物理;2007年02期
15 李光炬;;激光冷却[J];大自然探索;1990年03期
16 ;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J];量子电子学报;2002年01期
17 王育竹;利用光频移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中国激光;1981年02期
18 李代军,黄湖,李师群;中性原子磁导引[J];量子光学学报;1999年01期
19 张刚,胡必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评介[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20 武海斌,姚景芹,常宏,马杰,王波,王海;一种简易的激光冷却和俘获~(87)Rb原子的实验系统[J];量子光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士康;;原子光学进展[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张卫平;;超冷原子光学与高精密原子测量仪[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3 刘夏姬;李代军;胡正峰;李师群;;原子光学的Van Cittert-Zernike定理[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段正路;张卫平;;微原子波导口的量子反射[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候继东;李义民;杨东海;王义遒;;铯光学粘团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6 张卫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相干寿命的光学操控及其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沈建其;庄飞;;原子光纤中物质波演化的唯象描述[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军民;闫树斌;耿涛;李刚;张玉驰;张天才;彭堃墀;;铯原子双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输运:从推载到导引[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军民;闫树斌;耿涛;张天才;彭堃墀;;铯原子双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输运:从推载到导引(特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李代军;刘夏姬;黄湖;李师群;;原子磁导引[A];第四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明;原子光学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4年
2 黄建华;原子光学中的量子隧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璋;半导体激光器的稳频稳相以及在原子光学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4 韩顺利;拉曼脉冲型原子干涉仪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力;量子微腔中冷原子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王志霞;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混沌动力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舒华林;Paul阱中单个~(40)Ca~+囚禁和激光冷却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8 张妍;有限光束在近场增强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及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9 李国辉;应用于光钟的镱原子激光冷却和囚禁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德智;~(87)Rb和~(40)K玻色费米量子简并混合气体在磁阱和光阱中的操控[D];山西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奎龙;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过程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焦晓光;刀口法测量铬原子光刻中激光冷却温度[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樊博;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一维光学晶格中的量子隧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强;锶原子的激光冷却和囚禁[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郑萍;新颖原子光学反射镜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仲丽丽;冷原子束干涉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朱中华;代数动力学方法研究量子微腔中的激光冷却[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金芳;量子微腔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动力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燕花花;多体相互作用下光晶格中的玻色赫伯德转变[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刘泽专;噪声对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自俘获现象的影响[D];济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原国锋;600万年不差1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何健;量子光学的春天[N];江苏科技报;2005年
3 记者  毛黎;激光技术可冷却物体接近绝对零度[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郑千里;国际著名学术网站飘扬五星红旗[N];科技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刘霞;超冷分子研究成新热点[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刘霞;德实现光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N];科技日报;2010年
7 张巍巍;物体首次通过可见光冷却至量子基态[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