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施季森  
【摘要】:进入21世纪90年代以来,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意义的全新科学。表观遗传学是经典数量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发展,它也赋予了经典数量遗传学新的生命力。2005年,南宁召开的南方林木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曾对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作了介绍和探讨。随着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经由表观遗传学发展到表观基因组研究和表观基因组学研究的概念。本文作者力图通过对表观基因组学及其研究的理解,介绍表观基因组学的基本范畴,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探讨表观基因组学在林木数量遗传遗传和分子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征文通知[J];遗传;2007年05期
2 赵庆华;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J];遗传学报;2005年07期
3 李明;亓小红;;微卫星标记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赵蓉;胡永峰;金奇;;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J];病毒学报;2009年03期
5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征订启事[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5期
6 ;美《科学》杂志评出2010年十大科学进展[J];生物学通报;2011年03期
7 张达;细菌人工染色体及其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3年05期
8 葛颂 ,本刊编辑部;基因组学和生命的进化[J];科学中国人;2004年05期
9 ;表观基因组时代[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年02期
10 ;欢迎订阅2012年《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J];植物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1 易家康;了解你的基因,了解你自己[J];世界科学;2002年10期
12 Allen W.Cowley,Jr.;梁明瑜;;生理学与基因组学:走向系统生物学(英文)[J];生理学报;2006年01期
13 李富超;周婕;秦松;;元基因组用于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J];海洋科学;2010年05期
14 王雪松;姜铮;王芳;何湘;刘大伟;陈宣男;郭燕红;黄留玉;袁静;;白色假丝酵母菌及其细胞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3期
15 李伟,印莉萍;基因组学相关概念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0年11期
16 常凤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进展及其意义[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17 张安世;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8 蒋与刚,庞伟;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微量元素研究的新工具[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年06期
19 程现昆;;我国生物信息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8期
20 赵洁茹;纪兆华;;浅谈农业生物信息学的应用促进农业发展[J];科技传播;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季森;;表观基因组学——数量遗传学的一个新视野[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葛剑徽;李成;谢迅雷;;生物信息学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青阳;;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进展和展望[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童建;;Clock基因的昼夜表达及生理功能[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赵立平;;生态基因组学与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解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贺林;;基因组学对我们概念的冲击和带来的思考[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劼;吴移谋;;支原体基因组学[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方玮;温轶;董伟仁;彭博;项黎新;邵健忠;;鱼类白细胞介素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赵国屏;;基因组学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A];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11基因科学与产业发展论坛会刊[C];2011年
10 何彪;涂长春;;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永亮;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的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时硕永;水平基因转移与基因组进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徐士霞;鲸类MHC基因的序列变异和进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美善;高梁叶片和胚乳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遗传与变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闫秋良;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牛和绵羊表达序列标签中筛选SSR标记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朱泳璋;百日咳杆菌的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针对百日咳的新抗原和药物靶点[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洋;扇贝、对虾基因组BAC文库构建及其重要功能基因的初步筛选和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艾均文;家蚕(Bombyx mori)全基因组细胞色素P450基因结构与进化分析及CYP18A1克隆与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魏书军;膜翅目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与进化及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徐佳;高通量基因筛选技术的应用及优化[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运动单胞菌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2 孙鹏;江豚MHC-DQB座位第二外元序列变异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昂;MINT-基于Linux平台的宏基因组分析软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宋显伟;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中Copia-like类反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的克隆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秀敏;应用基因组学方法筛选FL细胞对微囊藻毒素-LR暴露的应答基因[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杜丹丹;川西北猕猴MHC-DRB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高会艳;德氏乳杆菌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的构建与模拟计算[D];天津大学;2010年
8 霍爱玲;基于SANDX-2序列变异和SLA-DQB第2外显子的PCR-SSCP分析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种群遗传多样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轲涵;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对牛Gadd45a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宋维志;南极适冷菌Psychrobacter sp.G的基因组学研究与冷激/热激蛋白基因表达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春;基因组学革命刚刚开始[N];光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林小春;10年回首,基因组学成长中有烦恼[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白毅;拓宽基因组学产学研之路[N];中国医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唐婷;我国基因组学研究亟须加大投入[N];科技日报;2008年
5 记者 潘晓娟;孟山都中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京成立[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研究员 杨焕明;基因组学的突破[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大山编译;让基因组学在新药开发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记者 杨骏;欧洲将启动“表观基因组学”研究体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本报记者 齐冰;与生命庄严对话[N];健康时报;2004年
10 陈竺;基因组学:解读人类生命天书[N];学习时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