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苏顺德郑仁华杨宗武胡国登章永清赵世荣  
【摘要】:以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为对象,研究了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性状中,并强烈受到遗传因素控制。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马尾松种源及单株选择指数方程,选择出1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和33株优良单株。这些优良种源平均遗传增益达34.75%,优良单株平均遗传增益达141.48%,选择效果明显。对比早期选择结果发现,广西岑溪及江西崇义种源速生性具有稳定性,福建种源速生性在后期能完全表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伟根;程细兰;;马尾松造林技术[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2 覃冀;何立平;罗敏;刘晚传;潘庆优;蓝燕群;;马尾松采脂林经济收益评估[J];广东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3 吴缨;;台江县马尾松留床苗造林[J];农技服务;2011年05期
4 雷静品;肖文发;黄志霖;曾立雄;王怀清;李良俊;;三峡库区上游马尾松生长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吴晓生;;微生物菌肥对马尾松切根苗造林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11年01期
6 施华力;;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蓄积量特征[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7 林建东;;马尾松一代种子园不同家系半同胞子代苗期生长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8 朱燕;陈代松;张诚;王欢;;四川地区马尾松胸径与立木树干鲜重模型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1年02期
9 谢敏;邱艳红;廖建江;;松墨天牛对馬尾松树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J];林业科技情报;2011年03期
10 章进峰;;不同马尾松杂种F_1代早期生长的比较[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年02期
11 李爱平;王晓江;;美国黄松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2 金明;丁贵杰;;贵州马尾松单株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3 赵荣军;程献宝;孙娟;王小青;费本华;;针叶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4 杨章旗;;低温胁迫下内源脱落酸对马尾松优良种源抗寒性的调节作用[J];广西植物;2011年04期
15 张连金;曾伟生;唐守正;;带截距的非线性方程与分段建模方法对立木生物量估计的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16 陈体浓;;关于紫金县高产脂速生马尾松基地建设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7期
17 ;江西省九江县石门林场种苗基地[J];林业科技开发;2011年04期
18 林秀芳;;伴生树种对人工林酸枣材性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11年01期
19 谢济运;;松针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20 葛少勇;;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林地植被保护效果[J];北京农业;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一池;邢建宏;刘希华;;25年生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及选择研究[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黄敏仁;许农;陈道明;陈天华;;马尾松群体DNA含量的变异研究[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3 福建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傅玉狮;梁一池;;马尾松种源性状间相关性研究[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4 ;论文题目[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5 季孔庶;王章荣;;马尾松遗传改良的回顾与展望[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6 曾平安;龚毅红;石大兴;王米力;;马尾松成花能量物质分析初步[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7 曹云峰;张晓丽;李忠正;;马尾松硫酸盐强化漂白工艺生产性试验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全国马尾松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协作组;王章荣;陈天华;;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的研究[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9 王玉荣;李爱民;吴鸿;;马尾松雌雄球果发生与发育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10 陈天华;王章荣;;马尾松的遗传变异与改良策略[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孔庶;马尾松扦插繁殖与矿质营养的生理遗传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1996年
2 王猛;马尾松抑制消减文库的构建及抗病性相关基因的克隆[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林峰;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及培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周志春;马尾松优质纸材选择及其生态遗传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0年
5 涂登云;马尾松板材干燥应力模型及应变连续测量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李爱民;马尾松树脂道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宫晓芳;马尾松树木力学建模及在冰雪荷载下应力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谷俊涛;中国刺槐次生种源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雷静品;三峡库区马尾松、柏木林木生长及健康经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陈玲;马尾松不同厚度单板制造结构胶合板工艺技术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琼;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2 蒋建;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养分利用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3 朱光玉;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互导模型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翔凤;高压脉冲电流对松材线虫病主要生物因子的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张咏祀;恩施州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鲁国华;马尾松、黑松树干内真菌种类及其变化[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林存炎;沿海马尾松相思次生林优势种群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蔡娟娟;利用SSR标记和大配子体构建马尾松遗传图谱[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于海霞;马尾松板材汽蒸脱脂及防变色干燥[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兰拓;马尾松木材干燥过程中有机挥发物释放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棟种源试验与栽培[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2 通讯员 唐萍 记者 谈洁;南林大校友要给社会建“环境银行”[N];南京日报;2008年
3 张晓斐;马尾松盆景栽培要点有哪些?[N];中国花卉报;2009年
4 省林科院研究员 唐效蓉;马尾松育苗技术[N];湖南科技报;2011年
5 记者 焦玉海 通讯员 黄海;五一林场探寻马尾松良种秘密[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新雄 本报实习生 黎娟;“我这辈子就交给马尾松了!”[N];广西日报;2010年
7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姥山马尾松种质保存居全国首位[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8 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陈长帮;漳平五一林场马尾松种质资源库被列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N];福建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韦茂明 黄正海;批伐湿地松却砍马尾松[N];法治快报;2010年
10 张强;马尾松和黑松[N];中国花卉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