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杨种源苗期初报

伍海芳  赵越  朱春云  
【摘要】:正根据青杨14个产地4年生田间试验结果,对青杨种源的地理变异及其利用作了分析。种源间在生物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优良种源苗的高生长比西宁当地种源高出35—48%。在部分种源内,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差异显著,为第二层次的选择提供了可能。速生种源历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勃,张仕清;同仁地区青杨速生丰产林几种常用造林密度对生长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许国海;试论青杨栽子造林[J];青海农林科技;1996年04期
3 余美华,马玉莲,张佩云;提高杨树光合作用效率的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1981年02期
4 周卫芬,祁承槽,吴洪源,孙东祥,韩英,宋子镜;落叶松杨锈病Melampsora Iarici populina Kleb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1996年01期
5 罗霞;山旱地青杨秋季插干造林[J];青海农林科技;1996年03期
6 李长有;;青杨种籽隔年贮藏的经验[J];林业实用技术;1959年38期
7 苏晓华,张绮纹,郑先武,张香华;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青杨(P.cathayana Rehd.)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J];林业科学;1998年06期
8 王得琳,武国栋;青杨截杆与植苗造林调查分析[J];青海农林科技;2001年03期
9 刘友全,付达荣;川西高原青杨组基因资源及开发利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志强;李宝林;;青杨与北京杨的速生丰产性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1期
11 常斌;周国荣;刘亨革;;高寒山区青杨插杆造林技术[J];中国林业;2010年23期
12 ;青杨选优 大有可为——值得重视的青楊雄株[J];青海农林科技;1976年04期
13 马本双;海东河湟流域现有杨树进行更新改造的意见[J];青海农林科技;2004年S1期
14 孟繁荣,黄永青,倪乃华,白纯杰,高丛政,王克军;青杨叶锈病防治指标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5 王福森;杨树新品种——拟青杨×山海关杨选育成功[J];防护林科技;2000年01期
16 高建社,樊军锋,周永学,杨自湘;不同种源青杨幼树抗锈病、黑斑病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7 赵延成;;浅谈青杨扦插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年03期
18 张显廷;用青杨生产胶合板的几点措施[J];林业科技;1990年01期
19 杨自湘,杨继,秦小明;蜡叶标本叶形变异的定量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1998年07期
20 余俊邦,范钟玖,赵全才,魏占森,王玉清;干旱浅山青杨插干覆膜造林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海芳;赵越;朱春云;;青杨种源苗期初报[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2 吴慧;;内蒙古山杏、山樱桃种源试验与选择的初步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立德;郑兰英;戴均华;宋政清;;湖北省杉木优良种源推广及应用[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董健;;东部白松抗冻干害优良种源选择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章敬人;王孜昌;宋建平;邱瑞祥;罗凯;;杉木地理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6 刘立德;郑兰英;戴均华;宋政清;;湖北省杉木优良种源推广及应用[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洪昌端;沈辛作;徐金良;项龙昌;;杉木多途径遗传改良效果分析[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8 刘青华;;24年生马尾松生长和木材密度种源变异和种源区划[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浩;李荣幸;张冬梅;;毛泡桐种源育种值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10 范义荣;童再康;余其龙;陈科风;陈藻儿;;黄山松种源选择及其遗传稳定性[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幼红;青藏高原东缘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任健;青杨组(Populus section Tacamahaca Spach)不同种对增强UV-B的反应差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3 宋红竹;杨属AFLP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杨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史常青;黄土高寒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尹春英;青杨组不同种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5年
6 周志春;马尾松优质纸材选择及其生态遗传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0年
7 李文忠;青海大通退耕还林配置模式与生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刘志龙;麻栎炭用林种源选择与关键培育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刘青华;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卓璇;中国西南地区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陈国良;盐胁迫下青杨叶片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体系构建与差异表达[D];兰州大学;2008年
3 张文青;黄芩优良种源的筛选及其与基因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吴海;侧柏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及优良种源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熊彩云;江西木荷优良种源选择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6 杨占彪;兰州市南北两山四种绿化树种抗旱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7 周诚;江西省杉木良种选育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梁有旺;不同种源香椿种子及苗木差异性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顾颉刚;镉胁迫对杨树无性系植株生长发育及部分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志新;大青杨优良种源和无性系初选及诱变子代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骅 张正华 杨磊;青杨李绿了[N];中国水利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晓勇;藏青杨栽培推广“第一人”[N];西藏日报;2006年
3 张志国;鲁青杨繁育栽培要点[N];农民日报;2001年
4 赵学文;昔日河口三渠[N];兰州日报;2006年
5 周易;杨柳青杨柳青青[N];光明日报;2001年
6 通讯员 马明华 李方俊;三峡植物园三十年研究攻下科技大奖[N];三峡日报;2009年
7 阿斌;云南25个林木品种通过审定[N];云南科技报;2006年
8 记者  康与民;5000亩生态园“嫁给”果农[N];莱芜日报;2006年
9 李伟;绿泉水业有限公司竣工投产[N];莱芜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刘金桥;拆出速度 拆出气势 不折不扣完成“突击月”一期拆迁任务[N];衡水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