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针叶树种选优、种子园、子代测定和无性系选育的进展
【摘要】:正我国于六十年代初开始在杉木、落叶松、湿地松中选优、建园。工作进展较快。迄今,福建省已初步实现杉木基地造林用种子园种子;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基地造林也部分使用种子园种子;广东省湿地松种子园生产种子已自给有余。挑选出来的优良家系,材积增益在20%以上,改良效果十分显著。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杉木等树种中开展了无性系选育,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就近几年来这一领域的进展归纳如下:
|
|
|
|
1 |
程世平;程政军;石宝英;;针叶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
2 |
郑郁善,俞新妥,林开敏,陈家东,张福寿,詹学齐;杉木种子园管理和建园无性系筛选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
3 |
钟伟华,陈炳铨,黄少伟,黄华喜,程侯才,李昌明;多树种种子园的营建技术总结[J];广东林业科技;1994年04期 |
4 |
F.H.Kung;C.F.Bey;T.H.Mattheiss;王欣;;用数学程序来进行种子园子代测定[J];贵州林业科技;1987年04期 |
5 |
伊藤信治
,勝田极
,林静芳;日本柳杉微型种子园的种子生产力[J];林业科技通讯;1988年10期 |
6 |
陈佛寿;陈茂才;程政红;刘书金;谢昌松;尹元忠;;杉木初级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早期增益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84年04期 |
7 |
吴婷婷;;西贝兰桉种子园的发展[J];桉树科技协作动态;1980年03期 |
8 |
张贵云;陈瑞生;石杨文;杨萍;;贵州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立及优良繁殖材料选择技术研究[J];种子;2010年03期 |
9 |
丘进清;;杉木种子园技术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10 |
卢国美;魏鉴章;;树木种子园的营建和管理(二)[J];河南林业;1985年02期 |
11 |
;提高杉木种子园早期产量的几项措施[J];浙江林业科技;1979年04期 |
12 |
GiertychM.
,劳家骐;林木种子园的设计[J];林业科技通讯;1979年01期 |
13 |
周水金;;江西省杉木种子园经营现状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1988年06期 |
14 |
张建金;;杉木3代种子园良种与1.5代种子园良种营建林对比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17期 |
15 |
谢汝根;;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营建技术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年01期 |
16 |
史彦江,陶继军,卡得尔,陈同森,陶宏;新疆落叶松初级种子园子代测定及早期增益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
17 |
伊藤辉胜;日本微型种子园种子生产实例介绍[J];湖北林业科技;2000年S1期 |
18 |
詹学齐;杉木第一代改良种子园接株产量变异及其构成因素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19 |
;杉木改良代种子园材料选择及建园技术要点[J];湖南林业科技;1994年04期 |
20 |
赵惠祥;;谈谈我省种子园的建设[J];云南林业科技;198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