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林木种源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马常耕  
【摘要】:正从法国人De Vilmorin 1821年在巴黎郊区开始欧洲赤松种源研究以来,已经160多年了。在这期间,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种源研究有了飞速发展,可以说,树种遗传改良是从种源研究开始的,并成为树种遗传改良的重要领域。据初步统计,现在几乎世界上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艳梅;王东洪;刘震;王玲;景自景;代莉;;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GC/MS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1年02期
2 李芳东;袁德义;莫文娟;乔杰;李荣幸;邹锋;袁军;;白花泡桐种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刘颖嘉;黄宇;荣俊冬;张颖;薛艺敏;郑郁善;;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李爱平;王晓江;;美国黄松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王浩;曹慧;白雪芳;;油松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1年07期
6 莫文娟;袁德义;李芳东;乔杰;李荣幸;罗健;王路红;;白花泡桐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J];植物研究;2011年05期
7 李远发;王凌晖;唐春红;梁芳;;不同种源麻风树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董文信;韩玉林;王桂华;;半干旱地区杨树中幼林的经营管理[J];中国林业;2011年13期
9 邵文豪;姜景民;栾启福;刘昭息;;乐昌含笑不同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和种源选择[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金雅琴;张丽娟;李冬林;王磊;;干旱胁迫对乌桕幼苗光合色素及光合性能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1 ;我国林木良种生产供应能力不足[J];乡村科技;2010年12期
12 张立辉;;林木育种与良种建设策略[J];中国林业;2011年12期
13 王海鹰;杨涛;贾艳梅;王艳玲;;不同地理种源四翅滨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14 方磊;罗光明;蔡财军;熊诗华;张剑;王蒙;;草珊瑚种子遗传多样性的酯酶同工酶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5 唐苗生;;抓住发展机遇 提升林木良种繁育水平[J];林业与生态;2011年07期
16 张丽君;张坤洪;梁远楠;;广东省奇楠沉香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年03期
17 刘建明;高建华;祁永会;;黑龙江省杨树纸浆林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8 程广有;唐晓杰;马德宝;;基于高紫杉醇质量分数的东北红豆杉优良种源选育[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9 黄桂华;梁坤南;周再知;马华明;林明平;;柚木种子园无性系开花特性与结实差异分析[J];种子;2011年08期
20 杨开选;李长生;解锦华;林英;周永丽;;汶川县人工林资源现状及其经营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丽;韩志斌;宋国虎;朱俊霖;徐亮;;不同种源黄芩种子质量研究[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常耕;;我国林木种源研究的现状和未来[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3 邵爱娟;李欣;黄璐琦;林淑芳;陈君;;不同种源黄芩的RAPD分析[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桂丰;杨传平;;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吴令上;斯金平;;不同种源鱼腥草形态变异规律的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6 全国侧柏种源试验协作组;沈熙环;陈晓阳;;侧柏种源苗高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7 吴国章;苏梦云;贵学谦;徐晓春;吴天林;;马尾松不同种源幼苗的某些生理变异[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8 吉小敏;宁虎森;蔺蕊;梁远强;王强;金辉兴;;不同地理种源梭梭造林试验[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9 孙鸿有;赵功尧;;香椿地理种源苗期变异规律的初步分析[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10 汪企明;吴礼才;冯沛熙;许德珏;李永忠;;马尾松不同种源幼林生长和生物量的初步研究[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雅琴;乌桕实生苗培育及耐盐抗旱生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李晓清;希蒙得木对干热胁迫的响应及引种适应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马书燕;柔枝松引种及苗期抗逆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李文华;陕北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及光合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姚瑞玲;不同种源青钱柳幼苗对渗透胁迫适应机理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熊伟;六盘山北侧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栗宏林;中国小桐子不同地理种源差异比较与种源亲缘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张晓平;不同种源鹅掌楸和杂种鹅掌楸对淹水胁迫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赵敏;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评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10 孙永玉;紫胶虫优良寄主植物钝叶黄檀生态遗传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根水;不同种源千年桐幼苗生长及营养元素动态变化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张雪;喜树不同种源对低温胁迫的响应[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3 丁晓纲;毛乌素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水分生理生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殷国栋;不同种源迷迭香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陈昕;雷公藤不同种源光合特性及其与生长属性关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尚国亮;柔枝松不同种源抗旱性及适应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蒋建;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养分利用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8 刘淑明;土壤水分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作用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9 李瑞明;三株长蠕孢属真菌和不同土壤类型对毛脉酸模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潘昊;不同种源黄连木水分生理特性及抗旱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种苗站 闫大成;林木种子获丰产 专家建议多收储[N];山东科技报;2009年
2 龙琳 余遵本;农民栽树有谱了[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3 刘惠兰;安徽:因地制宜选树种[N];经济日报;2007年
4 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 许兰霞;福建种苗工作在林改中呈现新局面[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5 记者 李春旭 通讯员 邵日本;绿了山坡富了农户[N];云南日报;2008年
6 特约记者 柏斌;滇造林种子量缩质降价格升[N];中国花卉报;2011年
7 陈英歌;突破瓶颈 促进林木种苗的良性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曹涤环 刘建武;喜树用途广泛值得推广[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9 王平宏;福建南平加强林木良种化管理[N];中国花卉报;2007年
10 记者 甘勇通讯员 周卫平 赵辉;中日合作12年育出林木良种[N];湖北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