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宝峰曲淑英  
【摘要】:本文通过对管节点的应力分析以及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两方面对管节点的疲劳分析研究作了阐述。对于无初始裂纹的管节点的整体疲劳寿命评价大多采用S-N曲线。管节点中出现表面裂纹的时候,需要通过计算应力强度因子,进而借助Paris公式对其残余疲劳寿命作出评价。此外,本文还总结了用线弹性破坏力学分析管节点中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几个计算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君琴;;有界弹性圆盘内含有互不相交十字型裂纹的第一基本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Dura Hari Bahadur;吴铁鹰;吴志功;;实心/空心杆结构的损伤容限与疲劳寿命估算(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1年02期
3 陈争游;马明哲;冯宇涵;陈小波;;地层压裂缝高度预测方法及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4 郑冠雨;王辉;;基于基本解的杂交有限元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5 周忠斌;;微分求积单元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6 常立峰;曾学政;;崩滑体失稳破坏断裂力学分析[J];科学之友;2011年15期
7 程站起;高丹盈;仲政;;任意梯度分布功能梯度涂层平面裂纹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8 茹忠亮;朱传锐;赵洪波;;基于水平集算法的扩展有限元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7期
9 刘明尧;柯孟龙;周祖德;谭跃刚;梁安;;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韦尧兵;刘俭辉;王风涛;;304不锈钢紧凑拉伸裂尖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J];机械与电子;2011年07期
11 陈柱;刘官厅;关璐;;带4k个周期裂纹的圆形孔口问题的精确分析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12 陈昭旭;杨振成;柯明贤;;异向性岩石之裂缝传播分析[J];隧道建设;2011年S1期
13 陈安;黄其青;殷之平;;复合材料胶接修补金属裂纹板的失效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14 龙晓鸿;张澄;张青军;金祥月;;含多裂纹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15 孙益军;;MSD薄板疲劳寿命预测[J];飞机设计;2011年04期
16 李兆锋;江楠;;压力容器表面裂纹断裂参数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9期
17 李兵;龚燕萍;孙长存;;QFP结构焊缝界面端的热应力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8 陈卫忠;陈培帅;王辉;;裂纹扩展过程的动态仿真技术[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19 楼晓明;;爆破振动作用下巷道围岩微裂纹扩展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0 李明田;李术才;张敦福;杨磊;邵东亮;;类岩石材料表面裂纹复合型断裂准则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昌芹;邵永波;;管节点中穿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2 张宝峰;曲淑英;;海洋平台管节点疲劳研究方法[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其青;殷之平;;连接耳片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分析[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王娜;王建国;王红缨;;基于Ⅰ-Ⅲ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A];全国MTS岩土混凝土试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彭旭龙;李显方;;载荷作用位置对功能梯度材料的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瞬态响应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王娜;王建国;;基于Ⅰ-Ⅲ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杨宏伟;马大为;王更新;王志群;;求解厚壁筒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累进积分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8 于红军;吴林志;果立成;;基于非均匀单元有限元法的功能梯度材料三维断裂行为数值分析[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益蔚;;切槽炮孔开裂载荷的确定[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邹振祝;王旭跃;冯文杰;李春雨;;界面层理论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华东;若干先进电磁材料结构的断裂与稳定性等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闫明;蠕变—热疲劳可靠寿命预测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林荣伟;CFL加固RC梁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及寿命预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枫;岩石压剪断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李其;抽油杆表面裂纹及剩余寿命的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刁砚;钢管混凝土桥管节点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俊清;高速列车空心车轴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陈景杰;含裂纹损伤船体结构强度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林红;面向延寿工程的老龄平台寿命预测与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于红军;含复杂界面非均匀材料断裂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兵;用分域边界单元法双映射奇异元计算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朱伯靖;三维双相材料裂纹问题的超奇异积分方程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李虎;基于ESO法的含裂纹结构形状优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黄锋;FRP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阻裂增强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5 周立明;无网格伽辽金方法的改进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勇刚;有限弹性体表面裂纹问题的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郭峰;沥青路面纵向裂缝扩展的数值模拟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文伟;含裂纹铆接连接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参数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齐永华;棱角缺陷裂纹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余添朋;复合材料中夹杂角部奇异性应力数值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景凤段斌 马德志;我国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的发展与思考[N];中国建设报;2007年
2 汪蔚;电子政务需求与采购[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山水;思想大解放推动地税大发展[N];无锡日报;2008年
4 张彩菊;视频压弯了IP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钱启明;高层建筑脚手架的设计及检查验收[N];中华建筑报;2000年
6 陈玲;机群缔造高性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XMPP标准化即时消息[N];网络世界;2004年
8 赵耕贤 中国船级社技术咨询和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研究员;船舶与海洋工程中钢管的应用[N];中国冶金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