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防止超滤膜污染的研究
【摘要】:试验主要研究混凝改善膜通量和防止膜污染的效果.试验的每个工况均在0.1 MPa过滤压力,连续膜过滤8 h,观察其膜通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直接过滤原水的情况下,反冲洗后的膜通量恢复仅为初始通量的40%;而投加了混凝剂4 mg/L和10 mg/L(以Al计)后,反冲洗后的通量得到了完全的恢复.混凝防止膜污染取决于过滤过程在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的性能.在过滤混凝液的情况下,混凝能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膜污染,而过滤上清液的情况下,无法被混凝去除的中性亲水性的有机物沉积在膜表面,造成膜污染.
|
|
|
|
1 |
聂莉;董秉直;;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对膜通量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10期 |
2 |
谢玉明;;反渗透膜污染的原因分析及采取对策[J];山西电力;2010年05期 |
3 |
张进;孟广耀;;混凝对微滤膜处理阴极电泳漆废水的影响[J];工业水处理;2011年01期 |
4 |
阎建民,贠延滨,马润宇;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污染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
5 |
牛涛涛;汪建根;李振玉;闫晓;;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
6 |
苗利峰;马亚钦;姚亮;杨振秀;;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7 |
王军;;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及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5期 |
8 |
叶楠,王志,赵之平,王世昌;膜形态、膜污染和浓差极化对流动电位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2年05期 |
9 |
王晓昌,王锦;横向流超滤膜污染动力学模型[J];环境化学;2002年06期 |
10 |
许振良,赛萌,张志丕;胶束强化超滤脱除氯苯及其膜污染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2年06期 |
11 |
刘东方,陈璐,纪涛;纳滤膜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液浓差极化与膜污染[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1期 |
12 |
孙寓姣,王勇,任南琪;聚四氟乙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大豆蛋白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11期 |
13 |
俞开昌,文湘华,卜庆杰,黄霞;次临界操作下的膜污染机理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01期 |
14 |
张凤杰,朱岚;超滤膜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5 |
方绪亮;何义亮;徐培;;膜表面形貌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的试验研究[J];环境化学;2006年01期 |
16 |
李祥锋;戴长虹;孙海生;;陶瓷膜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J];过滤与分离;2006年01期 |
17 |
何静;万新南;;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年09期 |
18 |
寇文;康磊;杨勇;;利用清洁生产理念减缓MBR处理中的膜污染[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
19 |
郭忠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07年02期 |
20 |
董新海;苏百兖;;膜污染途径及防止措施[J];食品与药品;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