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防弹材料抗侵彻机理分析
【摘要】:编织纤维防护结构采用编织纤维作为主体材料,当弹体法向冲击编织物时,其典型响应模式是纤维背面的拉伸断裂,文章通过对纤维编织物受弹体侵彻机理的研究,建立了材料抵抗弹体冲击极限速度的理论分析模型,对编织纤维应用于工程防护领域,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的工程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
|
|
|
1 |
周红兵;梅志远;;多层复合舰用装甲结构抗高速破片特性比较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1年04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夏逸平;张凡;;柔性防弹材料抗侵彻机理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
2 |
常鑫;姚军龙;于丰成;;编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侵彻机理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
3 |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
4 |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5 |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
6 |
张伟;陈太林;刘宏伟;夏松林;谢卫红;;钻地弹对岩石侵彻机理及对策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
7 |
张方举;陈小伟;谢若泽;杨世全;徐艾民;;动能弹正/斜侵彻半无限厚混凝土靶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
8 |
姚立宁;何军拥;张伟彪;李为洁;;纤维编织物混凝土能量耗散研究[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
9 |
朱建勋;蒋云;王洋;张建钟;;浅联互交三维编织技术的研究[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10 |
张伟;韩旭;胡德安;伍乾坤;;三维SPH方法在装甲陶瓷损伤演化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