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谢育梅林曙光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李俊杰石继军王树水潘微梁东坡蒋秋平陈凌  
【摘要】:目的评价新型生物陶瓷镀膜先心封堵器在先心病患者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所有病例在心导管检查前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筛选,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4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4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52例。按手术时间和随机分组号顺序随机入组,A组选用陶瓷膜封堵器、B组为对照组,各65例选用普通镍钛合金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封堵前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检查,严格按照临床试验病例入选指标进行病例筛选,术前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行心导管检查测定相应部位血氧和压力,计算体、肺循环血流量及阻力,按常规方法植入封堵器,术后即刻造影和/床边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效果。所有病例在术后24小时、术后1月(随诊窗为±7天)、3个月(随诊窗为±15天)、6月(随诊窗为±30天)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检查,术前24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1、3、6月采用酶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血镍的测定。结果1例因VSD瘤体较大并有多个分流破口,于植入封堵器第二天考虑分流量仍较大、心脏杂音仍明显而转外科手术,其余130例均成功植入相对应的封堵器,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手术成功率为95.6%(125/130)。无死亡病例。封堵器植入后24~48小时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治疗后的心腔内径均有缩小,原有三尖瓣返流减轻,胸片提示肺血减少、心胸比例缩小,经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5.87月,PDA组3例随访至3个月、1例在术后1个月失访,1例VSD随访至3个月失访,其余125例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失访率为3.8%。所有植入病例中共5例出现残余分流,ASD病例中,陶瓷组2例、对照组1例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诊至6个月,陶瓷组1例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分流宽约3.5 mm),其余2例分流消失。VSD病例有2例对照组病人有残余分流,随诊至6个月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分流宽度分别为2 mm、2.5 mm),体格检查未闻及心脏杂音。6个月的完全封堵率为97.7%(127/130),两组的残余分流率分别为:1.54%(1/65)、3.08%(2/65)。两组残余分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小时出现中量心包积液1例,经内科治疗3天后心包积液消失。两组病例术中均无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封堵器脱落、栓塞等并发症。无出现新的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反流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心电图随诊至6个月,未出现迟发型CAVB。血镍测定统计结果表明:测量时点与封堵器大小无交互作用,说明使用大小不同的封堵器的病人的血镍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同;两组病人体内血镍含量在各测量时点不尽相同,不同测量时点病人体内的血镍含量也不全相同,其中封堵术后24小时B组有升高(P=0.000),A组无明显升高(P=1.000);两组均在第1个月随访时达到最高值,但此时A组的升高幅度较小,与术前比较,差异依然无统计学意义(P=1.000);第3个月后血镍均开始下降,但B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0.001);到第6个月两组的血镍含量均回到封堵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在封堵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血镍含量相近(P0.05),在术后其余测量时点,A组的血镍水平均低于B组。结论两种国产先心封堵器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新型陶瓷镀膜型封堵器生物相容性更佳,并能有效减少封堵器植入后镍钛合金中镍离子的释放,降低血镍含量,临床应用价值意义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刘延龄,吕秀章,朱振辉,王云;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9期
2 王广义,陈练,刘洪斌,杨庭树,李天德,盖鲁粤,刘国树,阎保国,杜洛山;经导管用蘑菇单盘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杨人强,程晓曙,吴清华,吴延庆,李菊香,姜醒华,俞建华,苏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0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3年01期
4 代政学,李毓杰,王垒,张玉顺,王海昌,贾国良,李寰,刘建平,王小燕;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评价[J];心脏杂志;2003年06期
5 金兰中;崔威;姜娟;;Amplatzer封堵器封堵较大室间隔缺损一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年06期
6 周秀芬;李守珍;;TTE监测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1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7年29期
7 华益民,周同甫,王泽蓉,夏礼勤,朱琦,金仲和;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中-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1999年03期
8 伍伟锋,黄凯,郭盛兰,刘唐威,陶新智,曾智恒,蒋巧兰,陆华葵;应用国产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李军,张军,张玉顺,姚志勇,刘建平,朱霆;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国产双盘伞封堵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徐仲英!100037,徐立!100037,戴汝平!100037,张戈军!100037,刘延玲!100037,朱振辉!100037,金敬琳!100037,蒋世良!100037;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房间隔缺损及其初步疗效评价[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年03期
11 程晓曙,吴清华,吴延庆,杨人强,胡建新,程应樟,李泉水,刘燕娜,李沿江;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评价[J];实用临床医学;2003年01期
12 马依彤,杨毅宁,汤宝鹏,木胡牙提,王疆;应用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年02期
13 郭大璘,李保,张丽贞,王敬平,杨志星;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4年08期
14 宋治远,何国祥,舒茂琴,胡厚源,张平,郭燕丽,仝识非,冉擘力,刘建平;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会[J];中国循环杂志;2005年01期
15 籍振国,王震,刘刚,戚国庆,夏岳,刘坤申,张密林;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心脏杂志;2005年03期
16 马晶;徐岩;胡欣;朱润硕;程自平;吴继雄;;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7年04期
17 蒋世良!100037北京,戴汝平!100037北京,赵世华!100037北京,张戈军!100037北京,黄连军!100037北京,曾筝!100037北京,凌坚!100037北京,金敬琳!100037北京,谢若兰!100037北京,郑宏!100037北京,张岩!100037北京;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11期
18 李洪稳,周继新,尚爱英,王玉刚,陈树平,杨建国,王长厚,元柏民;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年02期
19 张玉顺,代政学,贾国良,曾筝,刘建平;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8mm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J];心脏杂志;2001年03期
20 田英军;超声心动图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进展[J];武警医学;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鑫;杨瑞;凡翠华;;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动静脉轨道建立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徐屹;尤斌;高峰;李平;许李力;刘硕;;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朝亮;曹佑德;陈光瑞;倪代梅;;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26例[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戈军;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系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2 张庆桥;动脉导管未闭的分型及介入治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3 朱振辉;综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杨振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及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王诚;经导管封堵治疗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胡建强;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7 靳有鹏;介入疗法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吕秀章;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9 杨志宏;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胡海波;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瑞;新型陶瓷膜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朱玉峰;生物可完全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杭燕雯;随机、平行对照评价陶瓷膜先心封堵器安全性和有效性[D];复旦大学;2010年
4 蒋进锋;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6例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璟;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随访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6 汪伟;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沈艳;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8 陈国才;小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晓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袁运杰;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姜修才 李天静;抢险中心QC成果获嘉奖[N];石油管道报;2011年
2 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博士 唐亮;先心病介入治疗之封堵器(中)[N];大众卫生报;2011年
3 湘雅二医院博士 唐亮;先心病介入治疗之封堵器(下)[N];大众卫生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周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好的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孟宪刚;大庆采六研发封堵器创效上亿元[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通讯员 汪增彬 谭兴;阿独管道维抢修启动DNF800型封堵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湘雅二医院博士 唐亮;先心病介入治疗之封堵器(上)[N];大众卫生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周唯;VSD治疗:介入为先[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 蒋世良;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处置[N];健康报;2007年
10 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 林曙光 张智伟 整理 刘洋;来自南方会的心血管病干预新理念[N];健康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