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永红  
【摘要】:六十年代末西方尤其是北美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在翻译界引发了性别与翻译研究,并形成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此流派研究成果已被初步介绍到中国,但尚朱引发国内同类研究的热潮。本文关注如何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所提供的视角与方法,将性别意识引入我国的翻译研究,侧重于思考如何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国翻译史研究及翻译批评的新领域,并结合案例分析,论证采用女性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丽;;意识形态二维操纵视野下的翻译批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2 文军;林芳;;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文的影响——以《西风颂》的三种译诗为例[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3 张亚楠;;女性视角下看翻译主体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4 穆雷;;为翻译学事业培养人才——第二届全国翻译学博士论坛综述[J];上海翻译;2006年04期
5 田雨;翻译学学科建设的新起点——2004年中国译坛综述[J];中国翻译;2005年02期
6 周亚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中国翻译》看翻译研究的发展[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7 杨颖育;;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穆雷;'99年译坛回顾与反思[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9 ;本期聚焦[J];中国翻译;2007年06期
10 张添天;;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1 方梦之;;《翻译学理论的系统建构》序——为纪念杨自俭教授而作[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12 王文娱;;浅谈翻译标准的多元互补与“和谐说”[J];内江科技;2009年07期
13 张景华;;新历史主义与翻译研究[J];当代文坛;2008年04期
14 许钧;穆雷;;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 -2007)[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5 ;翻译七人谈[J];出版广角;2000年02期
16 陈浪;;“新世纪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侧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7 穆雷;翻译必须与研究相结合──翻译研究创作的“三栖人”陈孝英的翻译观[J];语言与翻译;1994年03期
18 韩加明;“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J];中国翻译;1996年05期
19 方灿;走出封闭 迈向多元——谈解构主义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0 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4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7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9 孔祥立;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蓉;语境层级性及其对翻译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3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5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培俭;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10 易嘉静;从阐释学角度看“信达雅”翻译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5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6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尹承东;治理翻译质量下降从何做起[N];光明日报;2005年
9 许钧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