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忠廉  
【摘要】:研究翻译,总要找个观察点,选个角度。视阈的宽窄,视线的远近,都会决定视角的大小,决定识见的高低,影响研究的成败。本文讨论翻译研究的视角及其构成体系,为翻译研究提供思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晓佳;;浅谈从语料库角度进行的翻译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2 周俊博;陈述军;;描述性翻译研究简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3 刘海娜;许路;;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glish-Chinese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Tianjin[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4 田玲;李艳;;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翻译批评的介入[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姜力维;;浅论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6 宝乐尔;;当代蒙汉翻译论著评介[J];民族翻译;2008年01期
7 蔡龙文;宫齐;;回顾与展望: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2000—2010)[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孙宁宁;张加克;;Vanity Fair“开幕以前的几句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评论[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9 徐晓燕;;翻译研究与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袁黎;;翻译研究的框架语义视角概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11 左景丽;;《红红的玫瑰》翻译批评(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12 赵秀丽;;语料库在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3 才让草;;藏、汉、英委婉语的文化比较与翻译[J];民族翻译;2010年04期
14 张邱慧;;英汉隐喻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5 张婷;;翻译研究类型论[J];作家;2011年14期
16 文希;;欧阳修《醉翁亭记》英译对比批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7 刘明杨;;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研究评述[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18 黄颖彧;;从“缘分”到“随缘”——从语境中寻求翻译等值的最大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19 龚艳;;女性主义翻译的理论基础[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20 胡牧;;翻译研究:超越“文化转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凤岐;;有效跨文化交际与动态对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项东;工商管理教材汉译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6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沈炜艳;从衣饰到神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孔祥立;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钟明国;整体论观照下的《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蓉;语境层级性及其对翻译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孙辉;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莫小芳;论翻译批评的理论构建[D];四川大学;2004年
4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5 张云芳;从目的论角度看《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明皓;符号学意义理论下《水浒传》的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9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记者 张玉来;网络翻译研究获重大突破[N];人民日报;2001年
3 青岛海洋大学 杨自俭;借鉴和创造[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记者 王坤宁;构建和谐翻译出版环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7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8 傅小平;东欧文学翻译研究“断层”加剧[N];文学报;2007年
9 沪言;权力化的翻译,“解构时代”如何不想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涂桂林;唐瑾:学有专攻谱华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