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焦炉加热过程的关键工艺指标立火道温度难以用仪表进行在线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由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预报模块、在线校正模块和效果评价模块组成的焦炉立火道温度智能预报模型。并结合某钢铁企业焦炉生产的实际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报模型能反映实际工况,预报精度高,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该方法是有效的。
|
|
|
|
1 |
郭军;;浅析焦炉加热自动控制系统技术[J];硅谷;2011年05期 |
2 |
冯如鹤;庞元俊;;基于模糊理论的焦炉加热多模式控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2期 |
3 |
宁方青,姚昭章;多模式模糊控制技术在焦炉加热控制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1999年04期 |
4 |
李贵君;何峰;;焦炉燃烧火道温度智能优化设定方法[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0年04期 |
5 |
缪小斌;焦炉加热微机监控[J];福建电脑;2003年09期 |
6 |
王学武,顾幸生;焦炉加热过程智能控制综述[J];自动化仪表;2005年02期 |
7 |
王伟;吴敏;曹卫华;雷琪;;基于组合灰色预测模型的焦炉火道温度模糊专家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0年02期 |
8 |
宁芳青,严文福;基于模型的JN60型焦炉加热控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9 |
何培育;石家庄焦化厂焦炉加热采用计算机模糊控制系统[J];节能技术;1995年05期 |
10 |
支晓明;宝钢5、6号焦炉加热自动控制系统[J];燃料与化工;2001年05期 |
11 |
严文福,郑明东,宁芳青,张大伟,陈昌华;焦炉加热优化串级调控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2 |
高军伟,叶阳东,史天运,蒋秋华,贾利民;焦炉加热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与控制;2003年01期 |
13 |
何艳丽,吴敏,曹卫华,雷琪;焦炉火道温度的模糊专家控制策略及其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3期 |
14 |
赖旭芝;蒋佩汪;雷琪;吴敏;;焦炉燃烧过程温度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控制工程;2006年03期 |
15 |
雷琪;吴敏;曹卫华;;基于混杂递阶结构的焦炉加热过程火道温度智能控制[J];信息与控制;2007年04期 |
16 |
;焦炉加热系统计算机优化串级调控技术[J];燃料与化工;2001年04期 |
17 |
刘宝生,孙家昆,吴九成;变结构控制理论在焦炉加热中的应用研究[J];测控技术;1993年04期 |
18 |
曹卫华;侯少云;吴敏;;基于集成模型的焦炉火道温度软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年02期 |
19 |
雷琪;李贵君;吴敏;王伟;;不同核函数支持向量机的烟道吸力模型[J];自动化与仪表;2010年08期 |
20 |
雷琪;吴敏;曹卫华;;焦炉加热过程无辨识自适应控制方法[J];控制工程;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