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宽带无线技术(UWB)由于其在通信、雷达、定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几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近年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哥巴3.1-10.6吉赫兹的频段划给超宽带使用,但是为了避免其对带内窄带信号的干扰,FCC 限定了 UWB 的发射功率.目前,许多厂商、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正在按照 FCC 的规定对 UWB 进行应用研发,这些研发主要集中在超高速短距离通信、厘米级定位、高分辨率能够穿透地面的雷达系统等等.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 UWB 信号,阐述了现阶段 UWB 通信的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重点介绍了结合伪随机码跳时的脉冲位置调制(TH-PPM)和结合直接序列的脉冲振幅调制 (DS-PAM)两种基于脉冲的 UWB,分析了他们的时域波形和功率谱密度,最后得出结论.本论文中所有的仿真都是采用 MATLAB 完成的.
|
|
|
|
1 |
李一兵,常远,刘玉梅;TH-CDMA/PPM的比特误码率分析与研究[J];信息技术;2004年11期 |
2 |
曾凯,章坚,扈罗全;UWB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J];电视技术;2004年09期 |
3 |
周林颂,邹卫霞;脉冲波形对超宽带系统性能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4 |
邹卫霞,周正,张春青;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J];电子质量;2004年12期 |
5 |
邹卫霞,周正;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简介[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5年01期 |
6 |
韩立锋;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J];中国数据通信;2005年01期 |
7 |
张禹强,赵军辉;超宽带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简介[J];广东通信技术;2005年02期 |
8 |
康荣宗;汪涛;刘洛琨;张剑;;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同步捕获算法研究[J];电视技术;2008年S1期 |
9 |
邬春明;陈晓娟;艾闯;;基于新限速抽样的超宽带通信系统信道时延估计[J];电讯技术;2005年06期 |
10 |
张卓;尹浩;苏凯;陈思;;超宽带天线时频域参数及设计方法[J];微波学报;2007年S1期 |
11 |
李永辉,陈东,王俊青;无线通信新技术——超宽带(UWB)[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4年09期 |
12 |
朱轶;王洪金;王刚;;DS-BPSK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
13 |
邓小芳;罗剑;林基明;周胜源;;匹配滤波器捕获同步的超宽带通信系统设计[J];电讯技术;2009年10期 |
14 |
黄武襄;超宽带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J];现代电信科技;2003年05期 |
15 |
赵君喜;UWB无线电脉冲波形设计研究[J];通信学报;2005年10期 |
16 |
苏锐;刘梦龙;;无线领域的新宠——超宽带技术[J];信息通信;2006年04期 |
17 |
梁朝晖;周正;;脉冲波形对超宽带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6年06期 |
18 |
黄志清;王卫东;陈斌;;超宽带通信技术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研究[J];通信技术;2009年12期 |
19 |
窦峥;郭黎利;杨晓冬;张雅彬;;超宽带系统抑制窄带干扰算法研究[J];信息技术;2006年11期 |
20 |
康荣宗;刘洛琨;张剑;汪涛;;一种差分传输参考直扩超宽带系统的实现方案[J];通信技术;200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