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友齐丽张嗣瀛  
【摘要】:讨论了一类非线性扰动中立系统的观测器的设计与镇定问题。首先建立了一个时滞独立型稳定性准则, 基于LMI正定解的存在性,给出确保误差动力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及经状态反馈而达到镇定的设计方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红;张友;王彩玲;;一类中立时滞系统的带记忆输出反馈H_∞控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李秀英,郭友;线性系统严格正实控制器设计的LMI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代冀阳,毛剑琴;基于LMI的直升机鲁棒飞行控制及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1年05期
4 毛维杰,褚健;具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时滞系统的输入-输出能量解耦[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1期
5 毛维杰;基于观测器的线性时滞系统的能量解耦[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5期
6 庞松;王洪卫;陆桂明;;奇异摄动系统的鲁棒控制与仿真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5年04期
7 刘允刚,施颂椒,潘子刚,秦滨;时滞系统的一种低阶l_1-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1年06期
8 陈东彦,许立滨,徐世杰;一类离散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2年04期
9 孙秀霞,毛剑琴;基于LMI的降阶鲁棒控制器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10 刘红霞,朱学峰,胥布工;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H_∞模糊控制器的设计——LMI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S1期
11 姜偕富,费树岷,冯纯伯;具有状态时滞线性系统对时滞参数的自适应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5期
12 刘亚,胡寿松;基于模糊模型的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模糊H_∞鲁棒反馈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4期
13 印姗姗,郝飞;中立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及对有界扰动抑制的性能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4 马跃超;黄丽芳;张庆灵;任玉伟;;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状态时滞反馈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年S2期
15 王广雄,张静;控制理论中的频率定理:Kalman-Yakubovich引理[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2年04期
16 刘晓东,张庆灵,王岩;基于LMI的T-S模糊系统的H_∞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2年06期
17 刘晓东,张庆灵;基于LMI方法的T-S模糊系统的H_∞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2年S1期
18 Steven X.Ding;基于状态观测器的鲁棒故障诊断滤波器设计LMI方法[J];自动化学报;2002年06期
19 王春晓,李俊民;基于LMI的不确定关联时滞大系统对时滞参数的自适应控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3年03期
20 周林娜;张庆灵;朴凤贤;;T-S模糊系统的部分状态反馈H_∞控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王怀民;翟丁;刘满;;一类中立时滞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H_∞控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张友;齐丽;张嗣瀛;;一类不确定线性中立系统的观测器设计与镇定[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卜庆忠;毛剑琴;;一个H_∞低阶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希明;赵军;;一类切换线性不确定中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孙秀霞;林岩;毛剑琴;;基于LMI的多目标特征结构配置方法及其应用[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二)[C];2000年
6 杨晓光;张庆灵;靖新;;内点法在解线性矩阵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姜偕富;费树岷;冯纯伯;;线性时滞系统时滞相关状态反馈控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8 全永兵;张化光;;基于模糊状态模型的H_2控制设计[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9 张先明;吴敏;佘锦华;;线性采样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化[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孙慢;贾英民;;一类离散时滞系统具有闭环极点约束的H_2控制器设计[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成利;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马建伟;多指标满意PID控制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宏飞;中立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反馈控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陈凤祥;混沌控制与同步的鲁棒控制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肖伸平;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时滞相关非脆弱鲁棒控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朱淑倩;线性奇异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杨丽;广义系统耗散控制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8 李丽;非线性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宪福;具有三角结构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镇定问题[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娟;时滞系统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基于T-S模型的倒立摆系统模糊控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高薇;基于LMI的时滞系统H_∞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于树友;基于滚动优化的约束H_∞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慧凤;一类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张建平;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绝对稳定性分析[D];郑州大学;2008年
6 刘兴文;不确定模糊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黄东;不确定离散奇异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H∞控制[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红;中立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林雅宁;离散非方奇异时滞系统的观测器设计[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任忠杰;基于T-S模糊模型的一类大系统的保性能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