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的鲁棒观测器研究

戴琼海  武宏伟  王普  李衍达  
【摘要】:本文针对一类非线性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用动态递归神经网络(DRNN)研究了一种构造非线性观測器的方法。这种观测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神经网络的权系数矩阵在线自适应学习,无需离线学习; 2、无需精确了解非线性函数,对系统的未知参数不要求是线性的:3、对某一类型的非线性系统具有普适性。本文对所设计的神经网观测器给出了稳定性和参数有界性的证明,并给出了仿真实验及简要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英华,朱延枫;基于观测器的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刘祖润,张志飞,章兢;Lipschitz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9年04期
3 佟绍成;一类模糊非线性系统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J];自动化学报;1999年04期
4 张敏,罗安,沈洪远,王京;一类非线性系统观测器与算例[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4期
5 周少武,章兢;一类满足Lipschitz条件的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王敏;周东华;;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扰动估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3期
7 孟建基;张巍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故障检测与重构[J];科技导报;2010年11期
8 张敏,谭向杰,叶笑洋;一类非线性系统状态观测器的构造[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朱芳来,韩正之;非线性系统的一种指数收敛观测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张冬梅;孙明轩;俞立;;基于观测器跟踪非一致轨迹的迭代学习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年05期
11 李文林,高为炳;一种非线性可观型系统和非线性观测器的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9年04期
12 王涛,贾宏;一类模糊非线性系统的直接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1年06期
13 刘粉林,陈兵,王银河,张嗣瀛;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鲁棒观测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2期
14 王占山;张化光;;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故障估计[J];控制与决策;2005年12期
15 刘艳军;王伟;王向东;;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模糊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4期
16 胡中骥,施颂椒,翁正新;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H~∞输出反馈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7 姜囡;井元伟;;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极小极大控制[J];系统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8 张健;徐红兵;张洪斌;;基于观测器的一类连续非线性系统的采样控制[J];自动化学报;2010年12期
19 郭戈,赵子文,王伟;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0 李令莱,周东华;基于解析模型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故障诊断方法综述[J];信息与控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琼海;武宏伟;王普;李衍达;;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的鲁棒观测器研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李峰;李树荣;;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动态矩阵控制[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刘粉林;陈兵;张嗣瀛;;变结构鲁棒观测器的设计[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王向东;高立群;张嗣瀛;;基于分散观测器的一类非线性内联系统的分散反馈镇定[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徐灵伟;刘飞;;一类基于观测器的模糊间接自适应控制器设计[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启红;夏扬;曹松银;丘宏;;多时滞不确定非线性系统传感器鲁棒故障诊断[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三)[C];2005年
7 周东华;;非线性时变随机系统的状态与参数估计方法综述[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李树荣;李峰;;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重构[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刘勇;沈毅;胡恒章;;递归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10 徐建闽;欧松;韦岗;;一类非线性系统参数辨识的浮点遗传算法[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峻;基于学习方法的非线性系统主动容错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何静;基于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故障检测与重构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苏亚坤;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与滤波设计[D];青岛大学;2010年
4 罗秋滨;一类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中的建模问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果;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涛;非线性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叶旭东;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1994年
8 陈作贤;最小相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输出调节[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康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绍杰;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海军;基于模糊建模和观测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贺超英;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4年
3 张新良;非线性系统神经网络辨识与控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4 王美;切换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D];厦门大学;2009年
5 侯书霞;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混沌同步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刘晓玉;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模糊控制[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7 申丽;协调控制系统新型控制算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8 张金栋;非线性预测控制的鲁棒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
9 李锋;控制系统传感器鲁棒故障检测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10 仲兆准;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无源化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