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振动控制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

薛素铎  周乾  董军辉  曹资  
【摘要】:振动控制是结构抗震防灾的一种积极有效手段,本文系统归纳和总结了振动控制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列举了一些国内外工程应用实例。本文成果对推动振动控制技术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我国抗震防灾史上的创举——组织起草抗震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1年02期
2 祁爱玲,赵会才;抗震防灾与小城镇总体规划[J];小城镇建设;1998年02期
3 ;关于加强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J];中国勘察设计;2000年02期
4 栗华卫;浅议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意义[J];山西建筑;2002年01期
5 叶如棠;;叶如棠副部长在全国抗震防灾顾问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8年04期
6 李虹;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会换届[J];工程抗震;2003年01期
7 ;全国企业抗震防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兰州召开[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90年04期
8 ;《中国抗震防灾论文集》简介[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6年03期
9 杨修茂,马永艳;空间结构振动控制简介[J];天津建设科技;1999年01期
10 赵廷光;;云南省人民政府赵廷光副省长在第十次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92年03期
11 ;建设部侯捷部长在第十次全国抗震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92年02期
12 郭小东;本刊记者;;抗震防(减)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教授[J];中国勘察设计;2007年05期
13 ;《中国抗震》图集、《抗震防灾》丛书和电视专题片审查会在北京召开[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9年02期
14 陈兰英;我国城市建筑抗震防灾的工程对策[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5 卜雪旸;曾坚;;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J];建筑学报;2009年01期
16 唐少容;殷展梅;;MR阻尼器在空间网壳结构风振抑制中的结构几何参数影响[J];宁夏工程技术;2007年04期
17 唐家祥;城乡建设中的抗震防灾意识亟待加强[J];长江建设;2000年02期
18 崔宝强;面向21世纪的宝鸡抗震防灾工作[J];工程抗震;2003年03期
19 ;简讯[J];中国勘察设计;2005年03期
20 刘志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在深圳召开[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素铎;周乾;董军辉;曹资;;振动控制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全希坤;王帅;郭凯;;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减震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仕统;;空间结构新分类,实现大跨度钢屋盖轻量化[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仕统;;空间结构新分类与屋盖钢结构轻量化[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尹德钰;刘善维;;山西省空间结构十年来的发展与展望[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关于成立“空间结构委员会"的倡议[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7 ;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8 涂远军;吴金志;张毅刚;;钢管贯通焊接空心球节点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卓新;董石麟;;基于仿生学的空间结构形体设计[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锡霖;陶明霞;;螺栓球节点网架局部焊接问题初探[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林生;偏心结构利用调液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李浩;城镇群落自然演化规律初探[D];重庆大学;2008年
3 胡华;夜态城市[D];天津大学;2008年
4 高福聚;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5 何浩祥;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6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颜桂云;地震、风激励作用下高层建筑振动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吴学淑;平面不对称高层建筑结构利用速度型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胡宁;索杆膜空间结构协同分析理论及风振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青;城市居住空间的新秩序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鲁晓勋;区域一体化视野下大西安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黄佳佳;边缘空间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胡敏娴;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化;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饶利林;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孟国忠;雨花台烈士陵园植物景观空间结构及美景度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陈建;空间结构屋面太阳能应用及光伏屋面板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丁义平;空间网壳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郭研苓;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华 王正卿 钭海军;四川部署“十二五”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原兴胜;克拉玛依市全面完成抗震防灾工程任务[N];新疆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李辉;把抗震防灾措施落到实处[N];新疆日报(汉);2009年
4 自治区抗震防灾办提供;新疆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成效显著[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石兆旭;加强服务引导和技术指导[N];秦皇岛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钟和;七大要点绘就2009年抗震工作主线[N];中华建筑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华;钢结构建筑优化设计尤为重要[N];建筑时报;2007年
8 记者 李琦琨;省建设厅学习宣贯建筑工程抗震防灾新标准[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9 通讯员董英、吕蕊吟;州建设局督查抗震保障性住房工作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N];昌吉日报;2009年
10 杨霞;山东河口加强乡镇防震检查[N];中国建设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