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探索混凝土近海结构的型式时,我们发现不论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性能或者是尽量减少波浪力对它稳定性的影响,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抛物线週旋曲面。为了使得这一新结构系统能够在近海工程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象近海油、气钻采平台、海上建筑、海洋能源的利用和海岸工程中的灯塔等,以及便于我们探索它们新一代的设想和方案,对它们进行设计与施工, 这里我们对它在各种不同的环境荷载包括温度的作用下的内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它的优越之处。
|
|
|
|
1 |
张良欣,胡云昌;基于非均匀方向向量近似积分法的结构系统可靠性评价[J];工程力学;2001年03期 |
2 |
马建梅;张俊霞;;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规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
3 |
陆伟民;;结构系统地震反应的微机屏幕动画显示及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7年03期 |
4 |
唐敏;;对仙台媒体中心非理性成分的理性思考[J];山西建筑;2007年05期 |
5 |
张恒晟;葛继平;;粘滞阻尼器在小行程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8年06期 |
6 |
唐雪松;恽伟君;;结构系统动态响应计算的模态综合加速度法[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88年01期 |
7 |
胡云昌,郭振邦,余建星,周晓航;正态和非正态分布下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1992年01期 |
8 |
王年桥;安春春;;岩体结构系统的抗爆模拟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
9 |
程怡;单调关联系统理论在结构强度可靠性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87年04期 |
10 |
张世海,刘晓燕,欧进萍;高层结构智能选型知识发现及方法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
11 |
刘章军;陈建兵;李杰;;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
12 |
王钦华;顾明;;结构系统风致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
13 |
蔡益铣,李淑敏;混凝土近海结构的回顾与展望[J];力学进展;1981年02期 |
14 |
沈其明
,赵泽逵;公路桥梁结构系统的可靠度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
15 |
谢锦昌;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中两个相关机构同时失效的概率计算[J];铁道学报;1994年01期 |
16 |
郭见扬;海洋工程地质的展望——记“近海工程性能”会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年01期 |
17 |
董聪,杨庆雄;现代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理论发展概况及若干应用[J];力学进展;1993年02期 |
18 |
杜金声;;近海工程的场地勘察与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1986年02期 |
19 |
邓洪洲,王肇民;结构系统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20 |
何广讷;王洪有;杨文媛;;振冲法处理近海工程软基会产生污染吗[J];岩土工程界;2008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