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蔡益铣李淑敏  
【摘要】:在探索混凝土近海结构的型式时,我们发现不论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性能或者是尽量减少波浪力对它稳定性的影响,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抛物线週旋曲面。为了使得这一新结构系统能够在近海工程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象近海油、气钻采平台、海上建筑、海洋能源的利用和海岸工程中的灯塔等,以及便于我们探索它们新一代的设想和方案,对它们进行设计与施工, 这里我们对它在各种不同的环境荷载包括温度的作用下的内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它的优越之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良欣,胡云昌;基于非均匀方向向量近似积分法的结构系统可靠性评价[J];工程力学;2001年03期
2 马建梅;张俊霞;;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规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陆伟民;;结构系统地震反应的微机屏幕动画显示及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7年03期
4 唐敏;;对仙台媒体中心非理性成分的理性思考[J];山西建筑;2007年05期
5 张恒晟;葛继平;;粘滞阻尼器在小行程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8年06期
6 唐雪松;恽伟君;;结构系统动态响应计算的模态综合加速度法[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88年01期
7 胡云昌,郭振邦,余建星,周晓航;正态和非正态分布下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1992年01期
8 王年桥;安春春;;岩体结构系统的抗爆模拟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9 程怡;单调关联系统理论在结构强度可靠性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87年04期
10 张世海,刘晓燕,欧进萍;高层结构智能选型知识发现及方法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11 刘章军;陈建兵;李杰;;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12 王钦华;顾明;;结构系统风致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13 蔡益铣,李淑敏;混凝土近海结构的回顾与展望[J];力学进展;1981年02期
14 沈其明 ,赵泽逵;公路桥梁结构系统的可靠度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15 谢锦昌;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中两个相关机构同时失效的概率计算[J];铁道学报;1994年01期
16 郭见扬;海洋工程地质的展望——记“近海工程性能”会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年01期
17 董聪,杨庆雄;现代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理论发展概况及若干应用[J];力学进展;1993年02期
18 杜金声;;近海工程的场地勘察与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1986年02期
19 邓洪洲,王肇民;结构系统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20 何广讷;王洪有;杨文媛;;振冲法处理近海工程软基会产生污染吗[J];岩土工程界;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益铣;李淑敏;;近海工程中的一个新型空间结构系统[A];第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2年
2 蔡荫林;蒋旭二;;结构系统的强度刚度可靠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3 王春光;石永久;王元清;李少甫;;近海钢导管架平台的可靠性分析与应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4 李强;张仕民;贾学东;;结构最优设计的智能优化方法[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5 夏秀华;;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曹起凤;;结构系统可靠性设计[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92年
7 蔡荫林;蒋东宇;;随机载荷下结构的刚度可靠度[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8 蔡荫林;安伟光;陈卫东;;空间桁架结构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曹起风;;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改革[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10 张新培;;结构分析的随机网络法[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乐芹;插入式大直径薄壁圆筒结构承载机理研究与优化设计[D];天津大学;2005年
2 于兰峰;塔式起重机结构刚性及动态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颜可珍;弹性地基上薄板的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朱丽华;基于主子系统耦合效应的直接空冷结构体系地震响应与破坏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有贞;基于哈密顿辛对偶体系的若干梁/板结构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赵少飞;复合加载条件下海洋地基承载力特性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周奎;高层建筑钢框架结构几何、材料非线性分析[D];东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维涛;结构系统多失效模式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2 马建梅;现代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陈燕;结构系统的疲劳可靠性和更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王振华;近海结构基础设计程序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刘波;“形者·力之奋也”[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姜封国;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可靠性优化问题的初步讨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吕玺琳;结构系统模糊可靠性[D];重庆大学;2005年
8 于莉;基于区间方法的不确定结构系统静态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朱子;基于振动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10 金琳;不完整框架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省保定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任建民、李劲遐;保定市新市区泰力建筑节能材料厂:张海斌;EPS板外墙保温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葛传东;向“世界远大”迈进[N];辽宁日报;2007年
3 王伟民;节能环保建筑首推木结构[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4 通讯员 黄红立记者 张茧;国内外专家来湘研讨混凝土工程[N];湖南日报;2008年
5 丁化 闫兵;SOM公司设计师揭密迪拜高塔[N];建筑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魏国林;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建筑体系[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曾冬梅;世界建筑设计“梦之队”广州首航[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瑜;球场冰场两相替首体再延寿命30年[N];科技日报;2007年
9 ;格拉茨的美术馆建模[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东;走进“膜幻”“水立方”[N];中国冶金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