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S-InSAR技术获取长时间地表形变历史
【摘要】:正传统D-InSAR技术进行长时间地表微小形变监测中,往往受到时间和几何去相干以及大气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大量SAR图像的研究发现,在长时间范围内图像上仍然存在相位和幅度变化稳定的点,PS-InSAR技术能够利用这些稳定点上的相位特征,实现长时间尺度上的地表形变分析。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对某个研究区域内横跨1992到2003年
|
|
|
|
1 |
焦明连;蒋廷臣;;GPS-InSAR数据融合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研究[J];海洋测绘;2008年04期 |
2 |
焦明连;;GPS与InSAR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3期 |
3 |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利用PSInSAR研究意大利Etna火山的地表形变[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9期 |
4 |
刘晓萌;常占强;张景发;龚利霞;;D-InSAR处理中失相干问题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5 |
焦明连;蒋廷臣;;基于GPS-InSAR集成技术地表形变的监测[J];测绘科学;2008年06期 |
6 |
周建民,何秀凤;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7 |
黄其欢,何秀凤;D-InSAR技术及其在监测地表形变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05年03期 |
8 |
王志勇;刘磊;周兴东;;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J];西北地震学报;2008年04期 |
9 |
傅文学;田庆久;郭小方;王黎明;;PS技术及其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11期 |
10 |
胡波;汪汉胜;;用PS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2期 |
11 |
何敏;何秀凤;;利用D-InSAR技术监测盐城地区地表形变[J];测绘通报;2010年11期 |
12 |
赵华;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J];四川测绘;2003年03期 |
13 |
常占强;宫辉力;张景发;龚利霞;;D-InSAR与PS-InSAR的理论模型、技术特点及应用领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4 |
何建国;张现礼;曹万明;李光宇;罗君;;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煤矿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S2期 |
15 |
王超,张红,于勇,刘智;雷达差分干涉测量[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
16 |
刘国祥,丁晓利,陈永奇,李志林,郑大伟;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
17 |
刘立龙,林文介;GPS监测城市地表形变及数据处理分析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8 |
查显杰;傅容珊;戴志阳;;DInSAR技术对不同方位形变的敏感性研究[J];测绘学报;2006年02期 |
19 |
游新兆,乔学军,王琪,杜瑞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年03期 |
20 |
M.E.Pritchard;张晨侠;;InSAR—测量地表形变的手段[J];世界地震译丛;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