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原发灶弥散加权成像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摘要】:正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住院的乳腺肿瘤患者33例,经手术证病理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DWI图像及病理学信息,包括病灶大小、信号均匀性、原发灶ADC值、腋窝淋巴结长径、病理学分级及脉管癌栓等,分析各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比较前哨淋巴结与原发灶ADC值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
|
|
|
1 |
王蒙;张程达;李真;刘秀玮;刘东升;孟新;张卫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拓扑异构酶Ⅱ等相关因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07期 |
2 |
胡卫东,汪必成,陈慧莉,杨国樑;首发腋窝淋巴结转移瘤26例临床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2年06期 |
3 |
王丰;宋苏云;张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
4 |
雷海;权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西南军医;2012年06期 |
5 |
孙长青;袁媛;王蒙;李真;刘秀玮;李君;孟新;贾晓灿;张卫东;;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预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
6 |
福慧妹;;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乳癌的预后[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1年06期 |
7 |
廖瑜倩;徐兵河;;118例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7年08期 |
8 |
于静;聂宏娟;王军;;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1期 |
9 |
王玉琛;刘奇伦;;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
10 |
王淑莲,李晔雄,余子豪;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靶区的确定[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年04期 |
11 |
李颖嘉,龚渭冰,吴凤林,周华;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年04期 |
12 |
王素梅,苏雁欣,田家玮,春英,贾秀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年07期 |
13 |
惠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4年09期 |
14 |
李建成,张其忠;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附551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5期 |
15 |
徐文通,李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
16 |
张卓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7 |
秦双;王雷;王建国;;乳腺癌患者妊娠次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年07期 |
18 |
张梅芳;符珈;蔡木炎;吴秋良;;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5例临床病理特征[J];广东医学;2010年09期 |
19 |
俞理;胡滨;朱家安;胡兵;;超声及其他多因素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4期 |
20 |
张琴琴;唐军;邱超学;范平;黄毓珍;冯乐平;杨名添;;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