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日木结构建筑中的檐高与檐出的比例关系
【摘要】: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檐出尺寸大小,不仅与防雨水侵蚀有关,而且也很大程度地影响建筑外观的意匠表现。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现存唐代到北宋、辽、金木结构建筑38座和日本飞鸟时代到桃山时代的木结构建筑44座的檐高和檐出的比例关系,力求探讨中日两国各自的特征及其异同点。中日两国术结构建筑的檐高和檐出的比例,在创建年代上,都没有明显的特征。但是日本以平安时代为界,略可见一些变化趋势。平安时代的檐高/檐出的比例小于奈良时代的比例,其檐出比奈良时代的要深。中日两国在木结构建筑的檐高和檐出的比例上的主要不同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檐高/檐出的比例范围不同。日本木结构建筑的檐高/檐出的比例集中在1.5~2.0之间。而中国的木结构建筑的檐高/檐出的比例多数大于2,并集中于2.0~2.5之间。这可以说明日本的出檐较中国的深。②铺作出跳与檐出的关系不同。铺作出跳的增加并未能带来出檐的加深,是日本木结构建筑的檐高/檐出的主要特点之一。而增加铺作出跳则是中国木结构建筑加深出檐的一种重要手法。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国木结构建筑在铺作技术上的提高以及日本木结构建筑中草栿屋架结构的发展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