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石窟前的地面建筑与石窟共存——敦煌莫高窟对古建筑保护的策略与维修技术
【摘要】:莫高窟是敦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根据史书记载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资料表明莫高窟在进行石窟开凿的同时还伴随修建有许多地面建筑。这种与石窟伴生的窟前建筑活动始终都在各朝代中不断进行。现在保存在莫高窟周围的地面建筑类型有古塔、寺院、牌坊。其中古塔的数量最多,形式各异,年代也较久远。寺院和牌坊则全部为清代建筑。为了保护这些石窟前的古代遗存,敦煌研究院陆续开展了对这些建筑的加固维修工程,在维修过程中不断加深和改进维修理念、策略和技术,使这些与石窟相伴而建的窟前建筑在"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下,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
|
|
|
1 |
尚剑宝,上官学兵;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防水保护方案探讨[J];山西建筑;2003年06期 |
2 |
杨志法,李丽慧,张路青,高丙丽,曾钱帮,陆民,郑舰;关于龙游石窟4号洞4-2号岩柱长期抗剪强度反分析问题的讨论[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
3 |
石玉成;付长华;王兰民;;石窟围岩地震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4期 |
4 |
辛克靖;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建筑艺术[J];华中建筑;2004年02期 |
5 |
王克宏;陈永贵;;塑性混凝土协调变形应用及配合比试验方法探讨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09年02期 |
6 |
张晓华,金昌明,陆学年;碳纤维材料在加固石窟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S1期 |
7 |
王芝银;杨志法;李云鹏;张路青;郑舰;;石窟顶板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反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
8 |
石玉成,蔡红卫,徐晖平;石窟文物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
9 |
李丽慧,杨志法,牟会宠,张路青;邯郸北响堂寺3号石窟的工程科学亮点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9期 |
10 |
王芝银,李云鹏,杨志法,牟会宠;石窟薄层顶板破坏的早期潜在原因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10期 |
11 |
徐华铛;瑰丽多姿的“飞天”[J];古建园林技术;1996年04期 |
12 |
周正强;;景泰县五佛沿寺石窟渗水治理[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4期 |
13 |
晏鄂川,方云;云岗石窟立柱岩体安全性定量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2期 |
14 |
林婧怡;李广龙;赵齐;张雨辰;张昕;;敦煌莫高窟237窟光环境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
15 |
石玉成,蔡红卫,徐晖平,刘红玫;石窟围岩及其附属构筑物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0年01期 |
16 |
王小东;新疆龟兹宾馆[J];世界建筑导报;1995年02期 |
17 |
志军;天竺奇观——古代印度建筑漫谈[J];知识就是力量;2003年01期 |
18 |
丁济新,计丽珠;大足石窟岩体补强材料初步研究[J];地下空间;1995年01期 |
19 |
孙钧,凌建明,贾岗,占跃平;从工程科学角度看浙西大地的龙游石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
20 |
王幼松,张雁;天龙山石窟危岩加固方法的研究(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