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一姝;谈上古“某为谁”中的“为”[J];汉字文化;2005年03期 |
2 |
朱声琦;“是”作判断词始于何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
3 |
王继如;通假字拾诂[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
4 |
张学松;《论语》语言特色论略[J];南都学坛;1994年04期 |
5 |
朱承平,赵瑜;《论语·述而》“文莫”句诠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
6 |
王佳轶;;且诵且吟,明理立根[J];中文自修;2006年09期 |
7 |
罗积勇;张秋娥;;《论语》中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取向探析[J];殷都学刊;2008年01期 |
8 |
李峰;;《论语》中“之”字梳理[J];语文学刊;2009年10期 |
9 |
郑佐丽;;以《论语》为例谈古今字,通假字的区别[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5期 |
10 |
雒江生;论语以杖荷蓧解[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
11 |
铁平;关于许国璋的《论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2期 |
12 |
常林炎;;《论语》在古代汉语发展史上的贡献[J];语文研究;1992年04期 |
13 |
;说“与会者”之“与 ”[J];语文世界;1996年02期 |
14 |
江明镜;;《论语》中的数词与量词[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5 |
何占涛;;《论语》所用修辞手法简析[J];教书育人;2006年S2期 |
16 |
丁尔夫;;《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新解[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7 |
甄洪永;;《论语》“有酒食先生馔”中“先生”臆说[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8 |
练鸿翔;;《论语》中的成语[J];秘书工作;2009年12期 |
19 |
吴守雷;;《论语》的语言观[J];茂名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20 |
李义敏;;杨伯峻《论语译注》商榷一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