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曲率模态分析的梁桥损伤识别研究

刘蕾蕾  
【摘要】:桥梁结构由于建造时间长久、环境侵蚀、不利荷载等其他原因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和破坏性事故。考虑到安全性,及时掌握桥梁的损伤信息并作出处理决策,有着积极的意义。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参数识别可以用来估计损伤程度和定位损伤位置。此文对基于曲率模态分析理论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探讨,引用平均曲率模态损伤因子、即刻曲率模态损伤因子两个指标对桥梁损伤进行判定,探讨了两个敏感指标抗噪声干扰的能力。文章中以连续梁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曲率模态损伤识别指标对梁桥损伤识别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最后,该论文提出了损伤识别方法还有待于研究的问题,肯定了基于模态分析理论损伤识别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尹骏晖;李伶;杜青;;基于神经网络和柔度曲率的简支梁损伤识别[J];山西建筑;2011年21期
2 李会湘;刘利升;姜云峰;;基于遗传算法梁的损伤识别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3 陈长万;;基于动力特性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8期
4 李海涛;陈建云;王志华;;基于小波变换的圆柱壳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魏拓;;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模态曲率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J];北方交通;2011年08期
6 雷家艳;姚谦峰;雷鹰;刘朝;;基于随机振动响应互相关函数的结构损伤识别试验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8期
7 谭冬梅;瞿伟廉;秦文科;;基于小波包和模糊聚类的输电塔结构损伤诊断[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王莹;李兆霞;钱方;;结构连接刚度损伤的识别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潘茂贵;季式杰;;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探讨与应用[J];工程与建设;2011年04期
10 李峰;徐长航;刘初升;李洪涛;;基于振动测试的海洋平台损伤识别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1年08期
11 金中凡;;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的大跨度桥梁钢箱梁损伤识别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年04期
12 马骏;陈立;赵德有;;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加筋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船舶力学;2011年08期
13 赵洪波;闫淑杰;;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14 夏敬婵;段敬民;赵洪波;俞晓勋;;基于模态参数和支持向量机的桁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J];工业建筑;2011年07期
15 龚治国;赵鹏;朱春明;;空间网架结构损伤识别模型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1年03期
16 李蕊;周丽;;面向缩聚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7 王艺霖;刘西拉;方从启;;基于应变指标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8 吴森;韦灼彬;;基于主成分残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19 杨佑发;李影军;赵忠华;;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非线性直接解析法[J];工业建筑;2011年07期
20 石春香;李胡生;;基于Hilbert边际谱与随机-模糊统计原理的梁桥损伤识别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蕾蕾;;基于曲率模态分析的梁桥损伤识别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彭卫;王炎;;基于动力特性的中承式拱桥损伤识别[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3 赵健;赵东;;基于受迫振动特性的木地板损伤识别与试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曹宗杰;金延中;唐健;于洋涛;陈荣明;;基于结构动力学对某型机翼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5 唐健;曹宗杰;于洋涛;;结构健康监测中损伤识别的现状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蒋济同;于红理;;基于应变模态差的海洋平台构件的损伤识别研究[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启林;龚小波;陈浩森;;桥梁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周宝龙;孙智;;基于DLV法的斜拉桥分散式损伤识别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9 张毅刚;吴金志;高硕奇;;空间网格结构的整体损伤识别研究[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庆;史家钧;;基于模态应变能改变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辉;基于计算智能方法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何伟;中、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损伤识别关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付春雨;基于车致振动响应的铁路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贺瑞;大跨桥结构监测系统的模态识别和误差分析及损伤识别[D];清华大学;2009年
5 段红霞;钢结构地震损伤分析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彦君;梁式桥监测中的应变—位移转换技术及裂缝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程良彦;拱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及损伤结果可视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国东;钢结构损伤诊断实用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宫亚峰;城市立交桥梁健康监测理论与实践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狄生奎;基于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及嵌入SMA的钢筋砼结构自监测与自修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琦;基于环境激励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模态分析与损伤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爱丽;模态曲率差值法在拱肋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周建荣;钢桁架拱桥结构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法[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义远;简支梁损伤识别曲率模态方法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范小军;梁桥的动力损伤诊断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郭宗江;基于应变模态的桁架结构损伤识别[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7 姜治明;基于Hilbert-Huang的井架损伤识别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8 李俊萍;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2年
9 李成;基于结构模态参数损伤识别的数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郝文峰;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振动传递率的玻璃幕墙开胶损伤识别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特大桥呼唤健康监测系统[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王瑞水、刁骋;百余专家交流桥梁“把脉”术[N];中国交通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侯季光 苏伟;九五期间我国土木工程科技取得重大进展[N];中华建筑报;2001年
4 ;“九五”科研成果高强度高性能 混凝土和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显身手[N];中国建材报;2002年
5 国伟 张衍涛;海洋平台结构的实时监测和检测成像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许琦敏;桥梁健康的守护者[N];文汇报;2003年
7 顾猛;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豫交通厅;钢管混凝土拱桥健康监测与检测技术通过鉴定[N];中华建筑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