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徐希娟  周新锋  岳卫民  
【摘要】:通过研究提出了以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为配合比参数的设计方法。以AC-16沥青混合料为例,提出了配合比设计参数和验证参数的技术要求,并进行了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得到疲劳寿命、动稳定度、低温弯拉应力和水稳性均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艳珠;吴文亮;王端宜;;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评价方法[J];中外公路;2011年04期
2 岳永和;李波;王强;;新型高效阻燃剂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4期
3 锁利军;童怀峰;王秉纲;;正温时沥青混合料中间主应力效应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广伟;贾胜强;;陶瓷在超薄磨耗层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工程;2011年04期
5 徐刚;赵丽华;赵晶;;玄武岩矿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2011年06期
6 彭伟锋;;掺加抗剥落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7 李智;刘佳辉;;基于分区OTSU法的沥青混合料图像分割技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朱洪洲;严恒;唐伯明;;沥青混合料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损伤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广伟;杨国宝;;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8期
10 关宏信;张起森;刘敬;;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改进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1 吕松涛;郑健龙;;宽应力比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改进的S-N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8期
12 张波;;浅谈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J];华章;2011年20期
13 王庆凯;;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矿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14 王端宜;吴文亮;张肖宁;虞将苗;李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15 曾靖钰;高莉;;纤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19期
16 袁胜喜;;浅析沥青路面的破损类型及其原因[J];青海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17 姜旺恒;张肖宁;李智;;基于动水压力模拟试验的沥青混合料水损坏力学机理[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4期
18 谢阳;;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9 李平;扈惠敏;;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1年04期
20 张政毅;;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J];青海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希娟;周新锋;岳卫民;;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邢少平;;室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7年
3 徐希娟;袁卓亚;杜小婷;;饱水车辙试验用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徐志华;黄伍勇;;浅谈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志华;黄伍勇;;浅谈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张起森;冯俊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志勇;李自光;;沥青混合料再拌运输车试验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倪富健;;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合料应力疲劳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朝晖;黄云涌;李宇峙;;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燕娜;陈传尧;;沥青路面的车辙损伤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富;基于强度与刚度衰变的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2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叶永;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刘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廷方;西部山区道路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谭发茂;沥青混合料离析及其对路面结构均匀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9 马莉骍;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过程中的粘弹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红红;基于层位功能考虑的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3 孙杰;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至飞;温拌助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朝旭;低热蓄积型沥青混合料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谢君;活性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贾建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张慧鲜;基于抗剪强度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尚晋;不同温度和轮载下沥青混合料车辙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鑫莲;用心铺就“神州第一街”[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布阳;创新拓展无限领域 实力成就宽广天地[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袁岚;长安街大修工程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4 葛玲玲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5 刘润合 王鹏 王爱民;灵丘县新华街西出口道路工程通车[N];大同日报;2008年
6 记者 赵志伟;市区6条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如何?[N];洛阳日报;2008年
7 记者 潘燕 实习生 赵阳;5条道路工程核减2亿多[N];郑州日报;2008年
8 郑鹏超 陈学军;滨河新区道路工程建设强势推进[N];张掖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天恩 国霞 记者 王翠莲;七个新建改建道路工程启动[N];河北日报;2009年
10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