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晚清陆阳何昌轩黄碧霞  
【摘要】:介绍了三维球体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过程。在边长分别为球半径15,20和25倍的刚性立方体盒内,随机生成单一球体堆积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离散单元法动态模拟该模型自重作用下的堆积过程。追踪了单个颗粒堆积运动轨迹,以研究颗粒的重排,并分析了堆积密度和配位数分布这两个反映堆积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别为0.0667,0.05和0.04(r,a分别为球半径和容器边长)下的初始堆积密度分别为0.4850,0.5007和0.5123,离散单元法计算后的最终密度分别为0.4924,0.5169和0.5274。线性外推得到零边界影响的初始和最终堆积密度分别为0.5524和0.5817,结构趋于致密、均匀。该方法为模拟多相颗粒体(如沥青混合料、混凝土拌合料等)的堆积规律、级配及几何形态奠定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Michael Schmidt;Carsten Geisenhanslke;陈旭峰;;高性能和自密实混凝土中细颗粒的最佳组成[J];商品混凝土;2005年04期
2 肖忠明;任丽云;郭俊萍;程伟;席劲松;何力;李文武;宋立春;;提高水泥中的粗颗粒含量对水泥颗粒堆积密度的影响[J];水泥;2009年12期
3 朱宝林;黄新;郭晔;马保国;朱洪波;;连续粒径水泥颗粒在浆体中的堆积密度[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4期
4 唐天宗;黄新;张存涛;;砂在砂浆中的堆积密度的计算方法[J];商品混凝土;2007年02期
5 刘美良;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1期
6 郭晔,朱宝林,黄新,马保国,朱洪波;浆体中连续粒径粉体的堆积密度计算方法[J];混凝土;2005年06期
7 郭晔;朱宝林;黄新;马保国;朱洪波;;浆体中连续粒径粉体的堆积密度计算方法[J];混凝土;2006年02期
8 张大康;;高细混合材料对水泥复合体系粒度分布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4期
9 黄新;朱宝林;郭晔;马保国;;连续粒径粉体在浆体中的堆积密度[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董庆年;粉粒体的堆积密度[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86年01期
11 张红珠;砂子的含水量与堆积密度的相互关系及应用[J];山西建筑;2004年17期
12 乔龄山;;关于水泥颗粒分布及其作用的部分研究成果介绍(续)[J];水泥;2007年10期
13 黄建浩;徐强;柳继平;;漏斗焦渣混凝土泵送施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14 黄新,袁润章,龙世宗,马保国;水泥粒径分布对水泥石孔结构与强度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4年07期
15 乔龄山;;水泥堆积密度理论计算方法介绍[J];水泥;2007年07期
16 顾馨允;路新瀛;;PFC3D模拟颗粒堆积体的孔隙连通性初步研究[J];混凝土;2009年05期
17 金伟良,方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性能的离散单元法模拟[J];工程力学;2005年04期
18 蒋红英;鲁进步;苗天德;;三维颗粒堆中力传递实验与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9 邹伟;尹健;李益进;;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密实模型研究[J];混凝土;2010年10期
20 战洪艳,杨松森,杨华东,赵铁军;粉煤灰陶粒[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晚清;陆阳;何昌轩;黄碧霞;;球体颗粒随机堆积的三维动态模拟[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黄新;朱宝林 ;郭晔;马保国;朱洪波;;连续粒径水泥-矿粉体系在浆体中堆积密度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万禧;杨鸿春;;不连续岩体破坏过程的计算机模拟[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蔡志达;黄兆龙;孙国智;王姿涵;;高性能钢纖维混凝土於冬季瀋陽地区之设计与应用案例[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天宗;黄新;张存涛;;砂在砂浆中的堆积密度的计算方法[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大康;;高细混合材料对水泥复合体系粒度分布的影响[A];2010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7 范锦忠;;我国轻骨料及其混凝土和制品生产、应用综述[A];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专辑[C];2005年
8 郭晔;唐天宗;黄新;;自流平混凝土骨料粒径优化设计方法[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范锦忠;;利废、节能、减排 促进人造轻骨料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A];“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锦忠;;轻骨料及其混凝土和制品的发展概况和评议[A];“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山;利用沙漠沙制造混凝土骨料[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颖;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增强机理及微观结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顾馨允;PFC3D模拟颗粒堆积体的空隙特性初步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彭祖强;考虑骨料级配及密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巫昊峰;绿色陶粒及其透水混凝土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李信东;结构陶粒混凝土在云南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7年
7 张国伟;河道底泥制备陶粒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8 康丽;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及无损检测技术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陈人宝;再生骨料及再生高强混凝土制备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鹏;矿渣—水泥体系颗粒群特征及其早期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绍群 杨时元;陶粒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6年
2 莫言;外墙保温标准需完善市场需规范[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彭顺山;外墙保温:标准需完善市场需规范[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朱海霞 张琳 王光华;新型轻质玻璃微珠在干混砂浆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9年
5 许绍群 杨时元;保温隔热净化环境看陶粒[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彭顺山;外墙外保温产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N];中国建材报;2006年
7 马超群;超轻质海泥陶粒在青岛研制成功[N];中国建材报;2002年
8 张永明;膨胀珍珠岩保温砂浆[N];中国建材报;2009年
9 记者袁岚;外加剂新技术及装备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建材报;2009年
10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永明;重新认识膨胀珍珠岩保温砂浆[N];中华建筑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