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稻重组自交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蘖角的QTL检测

董少玲  张颖慧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作为禾本科的模式作物,对其进行分子水平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利用SSR、RFLP等标记对多种作图群体构建了大量的水稻分子遗传图谱。这些图谱的构建为水稻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及分子育种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株型差异显著的特大粒粳稻品系TD70和籼稻小粒品种Kasalath为亲本配制组合,以单粒传方法构建含24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选用均匀分布于整个水稻基因组的838对SSR引物进行亲本多态性筛选,共检测到302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频率为36.04%。选择带型清晰且在基因组中分布较均匀的标记构建了一个含141个SSR标记座位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总图距约1832.47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3cM,图距范围为0.43cM~36.11cM,符合QTL作图的基本要求。本实验群体中父母本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和47%,群体结构平衡性好。SSR标记中存在显著(P0.05)偏分离的标记占总标记的51.8%,大多偏向于父本。除第1、第8染色体个别标记位置不同外,其它染色体上标记顺序和位置与已公布的日本晴序列基本一致。分蘖角度是水稻重要的株型性状,也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和高产的重要农艺性状。以该群体为材料,对分蘖角度进行了QTL检测,共检测到控制分蘖角度的3个QTL位点,分别是qTA8、qTA9和qTA11,贡献率分别为4.10%、26.08%和4.35%。其中qTA9包含控制水稻分蘖角度基因TAC1,qTA9的加性等位基因来源于Kasalath,能够增大植株的分蘖角度。qTA8和qTA11是否为新的QTL位点,有待进一步验证。该图谱的构建为研究籼粳杂交后代各种性状的遗传规律及QTL定位打下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王瑞霞;张秀英;吴科;钱兆国;闫长生;游光霞;肖世和;;多个环境下小麦千粒重QTL定位的稳定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2年01期
2 卫宪云;李斯深;蒋方山;郭营;李瑞军;;小麦早衰及其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3期
3 姚金波;陈伟;张永山;郭香墨;褚丽;刘海菊;;利用重组自交系定位棉花第22染色体短臂的纤维品质性状的QTL[J];棉花学报;2013年01期
4 邵高能;唐绍清;焦桂爱;罗炬;唐傲;胡培松;;稻米蒸煮品质性状的QTL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09年01期
5 王士磊;高树仁;王振华;郎淑平;王敬红;;玉米重组自交系苗期耐盐相关性状QTL的初步定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5期
6 刘晓;巩迎军;董彦君;林冬枝;;一个水稻苗期耐冷性的主效QTL精细定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2期
7 赵新华,张小村,李斯深,李立会,范玉顶,李瑞军;小麦抗旱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4期
8 吴长明,孙传清,付秀林,张强,王象坤,李自超,金京花;稻米胶稠度、碱消值与籼粳分化度的QTL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9 常立国;何坤辉;崔婷婷;薛吉全;刘建超;;玉米出籽率的QTL定位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7年04期
10 闫海波;王艳;赵琳;韩英鹏;李文滨;王桂玲;;大豆蛋白和油分含量的QTL分析[J];大豆科学;2016年02期
11 尹成;李平波;高冠军;张庆路;罗利军;何予卿;;水稻柱头外露率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1期
12 曲延英;穆平;李雪琴;田玉秀;文峰;张洪亮;李自超;;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叶片水势与抗旱性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J];作物学报;2008年02期
13 于拴仓,王永健,郑晓鹰;大白菜部分形态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J];遗传学报;2003年12期
14 周利华;郭源梅;段艳宇;张志燕;杨凯旋;麻骏武;;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中定位影响猪肉滴水损失的QTL[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少玲;张颖慧;张亚东;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王才林;;水稻重组自交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蘖角的QTL检测[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江;车明哲;张虎严;张忠军;;小麦对纹枯病抗性的QTL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海英;陈青君;王永健;许勇;;黄瓜耐弱光性状的QTL定位[A];蔬菜分子育种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龚文兵;肖扬;周雁;边银丙;;香菇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5 宋秀芳;宋同明;戴景瑞;李建生;;高油玉米籽粒性状的QTL定位[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6 丁向东;张勤;徐如海;王雅春;;阈性状QTL定位的系谱传递不平衡检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郑轶琦;刘建秀;王秀娥;;假俭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熊敏;李世军;秀丽;俸艳萍;于光辉;柯常育;杨庆磊;龚炎长;;利用白改鸭与连城白鸭构建鸭QTL定位的资源群体[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欧承刚;邓波涛;庄飞云;赵志伟;;胡萝卜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β-胡萝卜素的QTL定位[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娟;王立浩;毛胜利;张正海;云兴福;张宝玺;;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QTL分析[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高兴;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抽穗期QTL定位及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唐唯其;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快速定位QTL的统计分析方法[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杨易;甘蓝型油菜外源渗入系构建的DH群体角果相关性状的QTL检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4 刘函;玉米三维基因组学研究及GBS在鉴定玉米植株性状相关微效QTL上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5 肖宁;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及克隆[D];扬州大学;2015年
6 张祥辉;小麦抗赤霉病的QTL定位及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董薇;水稻籽粒叶酸含量QTL分析及生物强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宋宪亮;异源四倍体棉花栽培种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部分性状QTL标记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9 邓化冰;普通野生稻增产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宋献军;控制水稻粒宽/粒重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华;小麦抗旱相关生理性状的QTL作图[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2 刘希艳;醋栗番茄(Solanum pimpinellifolium)RIL群体苗期耐盐耐旱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3 何秋怡;小麦微量元素及植酸含量的QTL定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4 韩英鹏;耐大豆疫霉根腐病QTL定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梦台;二倍体马铃薯遗传图谱构建及薯形QTL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胡美纯;陆地棉遗传图谱构建与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杨柳;肢体发育缺陷及胚胎致死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和后肢发育基因表达谱的检测[D];东华大学;2018年
8 黄强兰;小麦L693 3B染色体上抗赤霉病QTL的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9 陆璐;黄瓜果肉厚度QTL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功能验证[D];扬州大学;2016年
10 王丽洁;药用扁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其主要农艺性状QTL[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