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精细定位
【摘要】:Pm6基因来自于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i,AAGG),是定位于2G染色体长臂上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表现成株抗性的特征,是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重要抗源。在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中筛选、开发出与Pm6基因连锁的RFLP和STS标记,但标记数目少,遗传距离远,远不能适应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图位克隆的要求。为了精细定位Pm6基因,本研究进一步用两个以感病亲本Prins为背景的、含Pm6基因的渐渗系IGVI466(渐渗片段最大)和IGVI465(渐渗片段最大小)分别与Prins杂交,构建了分别包括891和1816个单株的两个F_2作图群体,联合两个群体在Pm6两端标记发生重组的单株进行Pm6基因的精细定位。根据比较基因组学原理、找到Pm6两端的RFLP标记xpsr934-2BL和xbcd135-2BL对应的模式植物水稻和短柄草的同源区域,根据它们的序列信息,找出与水稻和短柄草这个区域上的基因同源的麦类EST,分析同源基因的保守区域(conserved orthologous set,COS),开发COS标记。新筛选出28个与Pm6紧密连锁的标记,其中6个标记与Pm6共分离。进一步分析表明,与Pm6紧密连锁的两端标记对应的短柄草和水稻的共线区域的最小物理距离大约为200kb-250kb,在该区域中预测到两个基因具有与已经克隆的抗病基因相似的保守结构域,可能为Pm6的候选基因。
|
|
|
|
1 |
刘金元,陶文静,刘大钧,陈佩度;与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2紧密连锁RAPD标记的筛选研究[J];遗传学报;2000年02期 |
2 |
D.W.Sunderman;田笑明;;春小麦 PI 468960的白粉病和小麦蝇蚊抗性间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1989年02期 |
3 |
阎新甫;刘文轩;胡学义;;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获得突破[J];河南农业科学;1990年11期 |
4 |
;抗性育种[J];麦类文摘;1994年01期 |
5 |
贾继增;;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抗源[J];麦类作物学报;1990年05期 |
6 |
王长有;王秋英;刘志立;张宏;王亚娟;刘新伦;吉万全;;小麦新种质N95175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华北农学报;2010年01期 |
7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利用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1984年01期 |
8 |
李根桥;房体麟;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来自野生二粒小麦IW3和IW10的两个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及SSR标记定位[J];作物学报;2009年05期 |
9 |
贾海燕;姚国旗;张政值;许红星;付必胜;孔忠新;马正强;;一个一粒小麦抗白粉病主效QTL的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4期 |
10 |
张连松;华为;关海英;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J];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
11 |
李辉,陈孝,施爱农,孔凡晶,Leath S,Murphy J P,贾旭;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12 |
杨光;;我国发现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5期 |
13 |
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向四川小麦转移的分子标记育种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4 |
张庆勤;;抗源累加杂交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J];种子;1981年01期 |
15 |
姚景侠,杨芳彬,赵毓美;白免3号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J];作物学报;1982年03期 |
16 |
盛宝钦,周益林;小麦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鉴定[J];农业新技术;1990年03期 |
17 |
伊艳杰;胡楠;刘红彦;安黎哲;刘新涛;王勋陵;;小麦抗白粉病基因SRAP标记的鉴定及序列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
18 |
胡铁柱;李洪杰;解超杰;尤明山;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小麦品种“唐麦4号”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与染色体定位[J];作物学报;2008年07期 |
19 |
张海泉;;小麦抗白粉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
20 |
詹海仙;畅志坚;杨足君;张晓军;李欣;;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来源及抗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