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项光勤  
【摘要】:正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到成年的中间阶段。从年龄上看,一般指12~28岁左右的时期。人们从习惯上把青少年期作如下划分:少年期:12~15岁;青春初期:15~18岁;青春中期:18~22岁;青年晚期:22~28岁;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与心理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因此,弄清青少年期性生理与性心理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对青少年一生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西,陈国荣;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石油教育;2004年04期
2 孟繁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探因[J];德州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卢锡洲;;张珊的烦恼不见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04期
4 张全和;;对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5 王秋珍;还你一片明朗的“心”空——心理问题个案研究与矫正[J];教学与管理;2004年19期
6 余薇,章向红,马可玲;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14期
7 陈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4年04期
8 陈刚,刘寅齐;关注学生心理 提高教育质量[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孙菊花;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铁梅;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健康的维护[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11 杨晓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2 杜佐丹;落实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04期
13 包水梅,王晓霞;21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4期
14 平延勋;高职学生人际关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初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5 李耀军;浅谈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6期
16 王允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7 陆水东;;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时代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8 张珊莉;梁杰芳;;新时期医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6期
19 刘华;;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健康的性心理[J];中国女性(文海外版);2006年01期
20 郝丽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光勤;;青少年性生理与性心理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其防治[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连一平;;浅谈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性[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郝志红;;关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凌晓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王兴华;;为单亲家庭的青少年营造快乐人生——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付辰;;关于留守孩子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燕;杨鸿泰;;研究生突发心理问题预警及应急处置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大均;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艳杰;;大学生心身健康状况及干预效果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王淑兰;;城市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2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婕;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叶斌;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高在峰;客体表征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9年
9 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婷;青少年外来务工者性心理之现状分析及模型建构[D];苏州大学;2012年
2 钱建明;中学学业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史广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闻钧;公安院校学员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禄玉;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袁荃;网络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程梅;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兴华;我国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陈彩萍;“全托制”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蔡圆圆;婚姻暴力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之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社会学所 沈杰;心理问题与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王金菊 记者  吴天飞;哈市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升高[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丁勤;心病怎样划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李日新;“房奴”:努力工作最减压[N];大众卫生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丽;男孩进入叛逆期[N];河北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李则宣;找工作受挫 海归成“宅女”[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靳晓方;父母要给孩子减压[N];中国老年报;2006年
8 李明宇;我们是心理问题回收站[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本报通讯员 马辉本报记者 林培;“多大事呵”,有助心态良好[N];新华日报;2008年
10 李学梅;三成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