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四个世界”理论研究述评

李子荣  
【摘要】:正 1.科学、简明、有用的四个世界理论《修辞学通论》出版后,学术界认为这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一座里程碑”(见聂炎《语言学论集》),并被称为“三一”语言学理论,羊芙葳《有限的概念术语无限的发展前景——论王希杰先生的“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庆机;;国内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述评[J];上海翻译;2007年04期
2 宋华玲;;中国中介语研究20年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3 卢少兵;;西方翻译理论三阶段发展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张敬源;;系统功能语言学前沿动态探讨——第八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岳嫣嫣;;二十世纪以来汉语亲属词研究方法述评[J];南方论刊;2008年08期
6 胡萍;;20世纪以来湘西南汉语方言研究述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余少红;;吴大澂战国文字研究成就述评[J];学术界;2009年03期
8 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7期
9 谭思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回顾与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张文慧;康雷鸣;;国内翻译质量评估研究述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11 江晓红;;转喻研究述评:认知语言学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2 刘颖;;已在高楼 更上层楼——修辞学史家宗廷虎先生的新贡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3 曹德和;从基础单位切入探讨汉语语法的力作——杨锡彭《汉语语素论》述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4 肖先福;郭海鹏;;关于述评的应用与写作之见[J];中国医疗前沿;2007年18期
15 曹凤霞;;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东北方言研究述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6 胡剑波;;我国詈语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7 王晓;;“X什么X”结构式研究述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8 滕延江;苗兴伟;;文献记录语言学研究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19 赵月琳;;现代汉语定语划类研究述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0 郑献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研究综述[J];殷都学刊;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荣;;“四个世界”理论研究述评[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毛洪波;;汉语连读变调解释性研究述评[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3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李永勃;;王希杰《修辞学通论》述评[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程培元;;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司显柱;;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如龙;;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钟志平;;简论王希杰的辞格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辉;使用潜伏语义分析理论研究计算机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丘学强;粤、琼军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7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9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莹;口语教材述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叶淑斌;语用原则述评:跨文化交际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魏薇;欧盟双语教育述评—CLIL[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理红;江永古音学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戴黎刚;歧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曾旭暾;论语用原则及其探讨原则[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爽;述评翻译范式转换的历史性演变[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雅;论口译中的自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王静;汉语V-R动结式的事件结构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刘萍;外交语言中模糊限制策略的顺应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金福;语言学研究“升温”[N];光明日报;2004年
2 胡方;作为人类生物机能的语音产生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语言所 程荣;和谐语言与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记者 薛蕾;说话用字关乎城市文明[N];无锡日报;2005年
5 任生心;辞书编纂何以“营养不良”[N];光明日报;2007年
6 记者 周舒 实习记者 王菲宇;横跨语言学与国际政治的少数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石锋 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学:从卡片之学到数据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余传诗通讯员 朱志凌;《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体现理论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在南京大学成立[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记者 徐华西;模糊语言研究要注重更新方法[N];光明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