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新论

彭懿  
【摘要】:正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这本著作已问世二十余年,其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内容新颖,语言易懂,掀起了认知隐喻研究的热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媚;;浅论郑樵的《六书略》[J];文教资料;2009年05期
2 郭翠;国外隐喻研究刍议[J];东方论坛;2000年03期
3 赵亚玲;;英汉“愤怒”隐喻认知对比[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7期
4 刘敏;;隐喻在诗歌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9期
5 卓新贤;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在隐喻中的上扬[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蒋冰清;;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拟人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胡文芝;;写作中的隐喻思维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2期
8 张冬梅;;隐喻:修辞、认知到叙事[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束小秀;;浅述英汉情感隐喻共性分析[J];海外英语;2010年04期
10 王松鹤;于林龙;;自然语言语义变化中隐喻研究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11 胡敏文;;当代隐喻学跨学科多元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12 丁石庆;王彦;;国内色彩词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3 马培培;;“生命”隐喻的义位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4 李晓红;;隐喻性思维与中西文化认知[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5 张永清;;网络新语汇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6 钱海容;;从“感冒”的意义演变看隐喻认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7 金凤;;论概念隐喻在英汉广告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8 刘金明;当代隐喻理论与经验主义认知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9 马荣;;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J];大家;2010年23期
20 赵世开;语言研究中的观念变化:回顾和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懿;;《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新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于云玲;杨一博;;哲学视角中的隐喻——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彭增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西方隐喻研究管窥[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杨成虎;;喻体的事件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左婷婷;;同义反复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王贤钏;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式认知的语义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束金星;;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解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何昌平;;语言学习中概念形成的认知诠释——24种“跑”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刘扬锦;汉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5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丁志丛;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使用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亮;隐喻:通向未知域的桥梁[D];东华大学;2005年
2 陈伊娜;瓯语隐喻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3 宁翠兰;隐喻在构建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任万芳;词汇消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李莉莉;动物词语语义建构中的隐喻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娜;语用失误的认知图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宋静;间接言语行为的解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红;《小尔雅》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建华;零动词存在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蔡飞;“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缪哲;谁实为之?[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安娜;词语考古[N];海峡时报;2001年
3 曾志朗;大文豪为何只使用几千字?[N];中国商报;2002年
4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5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莫涛克·瑞克 王繁 编译;经济遇严冬,演讲费水落船低[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宗亮;翻译汉学家名字时应“多留个心眼”[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林行止;“法克”的前世今生[N];东方早报;2010年
8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修辞学:“交叉学科”抑或“跨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