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富硫结构二氮芴衍生物的质子化效应,并研究了这些衍生物和质子化产物的结构、光谱和理论性质
【摘要】: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是构筑光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分子内自身就含有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的D-A化合物因其容易发生光诱导分子内电荷转移而呈现出一些特有的光学性质,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荧光发光材料、光电导材料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领域,研究前景相当广阔。本论文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4′,5′-二氮-9′-(4,5-二(硫烷基)-1,3-二硫-2-叶立德)-芴)(Me=L1,Et=L2)质子化效应,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L2及质子化合物3,4,5的结构。结构表明,即使在过量的酸环境中,这些质子化合物的阳离子部分都是单质子化的,质子化的亚胺基团形成了强的N-H···O或N-H···N氢键,这些强氢键增强了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同时在结构堆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紫外光谱检测发现吸收谱带呈现一个两步红移,这表明化合物L1和L2在溶液中存在着两步质子化过程。荧光检测表明化合物L1和L2是质子敏感的荧光体系,荧光谱图显示化合物L1和L2的荧光强度存在两步变化过程,这表明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ICT效应)随着化合物的质子化而增强。
|
|
|
|
1 |
曹笃霞,方奇,薛刚,许贵宝,于文涛,刘志强;芴衍生物的合成、结构与蓝色(λ_(max)=418nm)双光子荧光[J];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
2 |
徐金瑞,孙向英,刘斌;电化学方法用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2年05期 |
3 |
王彦美;朱丽荣;;2-(9,9-二丁基-2-芴基)苯甲酸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4 |
刘志强,曹笃霞,方奇,刘国群,许贵宝;氮硼为电子授受中心的D--π-A化合物的合成与上转换荧光[J];化学学报;2004年20期 |
5 |
朱爱平,吴世康;香豆素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荧光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8年06期 |
6 |
苏文杰;姚宜山;李满宇;谭回;付立民;艾希成;王雪松;张建平;;DCM衍生物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溶剂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
7 |
汪鹏飞,吴世康;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查耳酮衍生物光谱和光物理行为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3年04期 |
8 |
陈亮,胡玉仙;几种芴衍生物(有机材料增感剂)的~(13)C核磁共振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3年01期 |
9 |
王殿勋;笪有仙;王立本;徐广智;唐有祺;;邻硝基乙酰苯胺衍生物的XPS振起伴峰及其价带谱的研究[J];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
10 |
王晓军;邢令宝;耿琰;陈彬;佟振合;吴骊珠;;σ-单键连接的TTF吡啶衍生物对Pb~(2+)的识别[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2期 |
11 |
刘晓婷;郭景富;安迪;王丹;任爱民;封继康;;二吡唑铝化合物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10期 |
12 |
阎正林,吴世康;受阻三芳基吡唑啉类化合物光物理行为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3年04期 |
13 |
蒋伟;唐霁楠;孙岳明;徐文连;王华林;;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的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合成及发光性能(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8年02期 |
14 |
吴芳英;赵永强;;硫脲类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合成与阴离子识别[J];分析试验室;2008年09期 |
15 |
靳瑞发;李杰;孙卫东;;3-和4-苯基香豆素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
16 |
吴伟兵;王明亮;施克成;孙岳明;刘举正;;4-二氢喹啉酮衍生物及其荧光性质(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7年01期 |
17 |
刘永成;姚钟麒;;几个TTF衍生物的电荷转移情况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91年02期 |
18 |
段晓惠;裴重华;马拥军;;PP体系双荧光及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8年03期 |
19 |
刘阁;邵杰;;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阴离子比率荧光分子探针[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4期 |
20 |
张俊丽;王华;;氧化蒽基二吲哚基甲烷显色现象的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