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t(16;17)(q24;q12)不平衡染色体易位,p53突变的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2的建立和鉴定
【摘要】:目的:报道1株伴有p53突变和t(16;17)(q24;q12)所致衍生16号染色体为特征的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的初步鉴定。材料与方法:取1例35岁男性AML-M2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长期培养,建立白血病细胞系,命名为SH-2。通过系列分子生物学方法对SH-2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全面鉴定并对t(16;17)易位的断裂进行亚定位。结果:细胞系与原代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异常:45,X,-Y,der(16)t(16;17)(q24;q12),-17,+19,FISH和多色FISH证实核型分析;SH-2细胞主要表达髓系CD13,CD33,MPO,NK系抗原CD16 and CD56;17号上p53探针检测显示SH-2细胞中期相一条17号染色体上存在2个绿色荧光信号为p53信号,而另一条17号染色体缺失。PCR扩增p53基因5、6、7和8号外显子所得产物经序列分析发现有p53基因的5号外显子存在突变,自p53基因起动子开始的第576号碱基G→T,密码子CAG→CAT,相应编码的氨基酸在192位处由谷氨酸→组氨酸;SH-2细胞在半固体集落培养证明SH-2细胞具有一定的集落形成能力;EB病毒和支原体检测阴性;CM-CSF、IL-3、IL-6、SCF、IL-4和IL-5促进SH-2细胞增殖;STR检测证明SH-2细胞系与患者基因型为同一来源;SH-2细胞具有体内致瘤性;通过BAC系列探针,确定16号染色体断裂点位于克隆RP11-356C4(16q24.3)内部或其端粒侧;17号染色体断裂点位于克隆RP1-161P9与RP11-47L3之间(17q12)。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具有t(16;17)(q24;q12)不平衡易位的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SH-2。SH-2细胞系具有明晰生物学背景,对研究具有多药耐药的AML的病理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
|
|
|
1 |
王志强;吴自勍;黎相照;杨建芳;黄学平;李锋;周新华;赵彤;;3株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鉴定与临床病理相关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
2 |
侯文华
,万美荣;人白血病细胞系筛选抗癌药物的可行性[J];中原医刊;2004年18期 |
3 |
熊文杰;张莉;汪鹏程;;马法兰和阿霉素耐药人骨髓瘤细胞系的建立[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
4 |
李纯璞;高磊;;阻断Notch1信号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临床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08年23期 |
5 |
李君君;周园芳;刘小军;颜家运;;亚砷酸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年04期 |
6 |
苏力;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系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6年04期 |
7 |
侯健,张波,张玲珍,丁思奇;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10期 |
8 |
陈苏宁;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年05期 |
9 |
邵泽叶,陈宝安,夏国华,薛萌,高冲,丁家华,孙耘玉,王骏,程坚,赵刚,高血芝;非生长因子依赖的MDS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年02期 |
10 |
寸珩,耿以琪,梁知恒,瞿德敏,吴伟;人骨髓瘤细胞系(TMP8310)的建立及其驯化(简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
11 |
张洹,J.HendryB.I.Lord;FDCP-Mix因子依赖细胞系辐射敏感性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7年05期 |
12 |
陈苏宁,薛永权,张学光,吴亚芳,潘金兰,王勇,岑建农;一株伴有t(6;11)(q27;q23)和p53基因异常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的建立及鉴定[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年02期 |
13 |
冯宝章,张云华;人白血病细胞系(J_(6-1)、J_(6-2)和J_(6-3))的SCE及其对MMC敏感性的研究[J];遗传;1981年03期 |
14 |
陈德伟;何萍;陈松英;赖来俊;郑亚莲;张子伯;;人体胃低分化腺癌FGC_(85)细胞系染色体G带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89年04期 |
15 |
吴克复,宋玉华;J_(6-1)细胞系属白血病还是霍奇金病细胞系?——细胞系“生物多样性”初探[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1997年01期 |
16 |
姜惠杰;孙虎山;王旭东;王昌留;刘泽隆;Hiroyuki GOnda;Kenkichi Sugimoto;;急性髓性白血病HB-1细胞系细胞具有侵入CBA/N小鼠脑部的能力(英文)[J];生理学报;2006年04期 |
17 |
杨年兰,陈燕,李崇渔;8种人恶性淋巴瘤细胞系P16基因突变的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8 |
谢燕!430060武汉市,Hans Joenje,彭光洁,陈友华!430060武汉市,陈伦华!430060武汉市;我国3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原始B-淋巴细胞系的建立和分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年04期 |
19 |
袁梅;郑冬;李娟;刘俊茹;陈美兰;黄蓓晖;郭小娟;;多发性骨髓瘤乙酰肝素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11期 |
20 |
徐鸿贞,林发榕,刘静山,许鸿儒;从急淋白血病病人建立的细胞系[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