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韩强  潘桂玲  张永文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兔血浆中兰索拉唑的含量,并比较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家兔于20℃水中浸泡8小时建立胃溃疡模型,耳缘静脉给予兰索拉唑注射剂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样,HPLC法测定,采用DASS2.0软件计算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兰索拉唑浓度在20~20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20ng·mL~(-1)。低、中、高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差低于10%。与正常兔比较,溃疡模型家兔给予兰索拉唑药物后体内AUC_((0-6.5))明显增加[(916.84±338.61)vs(522.72±172.16)μg·h·L~(-1),P0.05]、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延长MRT_((0-6.5))[(0.824±0.203)vs(0.69±0.13)h,P0.05]、血浆消除半衰期增大[(0.88±0.44)vs(0.53±0.28)h,P0.05]、血浆清除率显著减小[(2.74±1.70)vs(6.23±2.21)L·h~(-1),P0.05]、最大血药浓度增大[(1091.31±348.94)vs(682.20±234.56)μg·L~(-1),P0.05]。结论:兰索拉唑在溃疡模型家兔与正常兔之间存在明显的药动学差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强;潘桂玲;张永文;;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年01期
2 孙忠民,崔一民,孙培红,李荣;国产兰索拉唑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3 张庆瑜,黄迺侠,李毅敏,娄建石,张才丽;单次口服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天津医药;1997年11期
4 崔毅,李初俊,胡品津,刘思纯;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根除胃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1995年10期
5 连丰,玛依努尔,杨晓燕,樊代明;兰索拉唑预防29例呼吸衰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J];新医学;1997年07期
6 杨壁辉,戴荣华,林振礼,陈斯麟,郑湘泉,周芝来;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及预防复发[J];新医学;1997年08期
7 张惠彬,姚振国;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J];中国新药杂志;1997年02期
8 何振华;兰索拉唑治疗难愈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1997年05期
9 言红健,程增新,田自力,崔克勤,张霞,陈贤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年04期
10 王平,杨见权,刘振坚,刘源强,高嘉慧,柳永刚;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强;潘桂玲;张永文;;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国斌;肖勇;陶凯雄;张力;李剑星;夏泽锋;刘劲伟;;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梁均乐;韩丽萍;蒋琳兰;;甾体皂苷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盛莉;陈晖;扈金萍;李燕;;XLF-Ⅲ-43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朱晓新;;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科协第二十三届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论文集[C];2008年
6 沈群;罗佳波;;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A];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龙星;黄熙;赵楠;肖红斌;;快速HPLC-MS同时测定冠心二号内4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曲线[A];大连国际色谱学术报告会和展览会文集[C];2007年
8 乔宝笛;帖彪;陈鹏;;阿瓦斯丁兔玻璃体腔注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奇;张友九;杨科亚;项光亚;;Folate-PGA偶联酶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与生物学分布[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澈;涂自良;胡永芳;王启斌;程晓丽;张蓬华;周宏灏;;CYP3A5基因型的差异对环孢素药代动力学影响的体外研究[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秀琴;超细微雄黄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作用的比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唐云彪;FY-10与左羟丙哌嗪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江;优克那非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单进军;祖师麻主要活性成分的口服吸收及代谢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郭惠玲;小分子化合物J2缓释剂型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位华;五酯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及与他克莫司相互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7 李迎;基于衍生化与LC-MS~n联用研究生物样品中难测定药物的定量测定及其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8 杨秉呼;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9 刘进;体外循环手术时氟化吸入麻醉药药代动力学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系列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8年
10 李一峰;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基因多态E487K对硝酸甘油疗效和代谢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注射用兰索拉唑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秋莎;茶多酚在大鼠的多组分药代动力学和抗自由基药效动力学及其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3 沙丽颖;舒林酸在中国健康男性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4 袁成;HPLC-IPD检测氨基苷类抗生素方法的建立及其在TDM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吴涛;紫杉醇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武春;缬沙坦肽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吸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丽;毛细管电泳-微透析技术原位、活体、实时药物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夏芹;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9 李霁;姜黄素血浆样品的高通量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樊化平;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及抗高血压作用初探[D];汕头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春祥;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宗良飞;康裕制药兰索拉唑获批生产[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魏占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朱国旺;兰索拉唑口崩片在我国上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复旦大学医学院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郁继诚 张菁;国产罗红霉素胶囊剂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测定[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于海源;双黄连粉针剂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新抗病毒抗生素17997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王海;兰索拉唑口崩片国内上市[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王竹生;从药代动力学的结果探讨左旋咪唑搽剂最佳给药方案[N];健康报;2002年
10 柯晨;集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药代与药效研究[N];科技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