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兔血浆中兰索拉唑的含量,并比较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家兔于20℃水中浸泡8小时建立胃溃疡模型,耳缘静脉给予兰索拉唑注射剂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样,HPLC法测定,采用DASS2.0软件计算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兰索拉唑浓度在20~20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20ng·mL~(-1)。低、中、高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差低于10%。与正常兔比较,溃疡模型家兔给予兰索拉唑药物后体内AUC_((0-6.5))明显增加[(916.84±338.61)vs(522.72±172.16)μg·h·L~(-1),P0.05]、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延长MRT_((0-6.5))[(0.824±0.203)vs(0.69±0.13)h,P0.05]、血浆消除半衰期增大[(0.88±0.44)vs(0.53±0.28)h,P0.05]、血浆清除率显著减小[(2.74±1.70)vs(6.23±2.21)L·h~(-1),P0.05]、最大血药浓度增大[(1091.31±348.94)vs(682.20±234.56)μg·L~(-1),P0.05]。结论:兰索拉唑在溃疡模型家兔与正常兔之间存在明显的药动学差异。
|
|
|
|
1 |
韩强;潘桂玲;张永文;;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年01期 |
2 |
孙忠民,崔一民,孙培红,李荣;国产兰索拉唑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
3 |
张庆瑜,黄迺侠,李毅敏,娄建石,张才丽;单次口服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天津医药;1997年11期 |
4 |
崔毅,李初俊,胡品津,刘思纯;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根除胃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1995年10期 |
5 |
连丰,玛依努尔,杨晓燕,樊代明;兰索拉唑预防29例呼吸衰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J];新医学;1997年07期 |
6 |
杨壁辉,戴荣华,林振礼,陈斯麟,郑湘泉,周芝来;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及预防复发[J];新医学;1997年08期 |
7 |
张惠彬,姚振国;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J];中国新药杂志;1997年02期 |
8 |
何振华;兰索拉唑治疗难愈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1997年05期 |
9 |
言红健,程增新,田自力,崔克勤,张霞,陈贤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年04期 |
10 |
王平,杨见权,刘振坚,刘源强,高嘉慧,柳永刚;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