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地区稻螟防治技术演变与展望(摘要)
【摘要】:正 里下河地区是我省粮、棉、油主产区,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变化,50年来的治螟可归纳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传统治螟阶段(1949—1958年) 当时沤田面积较大,以早、中籼为主,主要是三化螟发生危害。一代发生期在5月25日~6月7日。卵孵期间,早稻秧苗一直足深水灌溉,秧苗的叶脉间距小,不利
|
|
|
|
1 |
黄荣汉,黄佩秋,熊朝均;四川宜宾地区台湾稻螟发生的研究[J];昆虫知识;1985年03期 |
2 |
张斌;稻螟測报中的几个問題[J];植物保护;1964年04期 |
3 |
严宏富,江兴明,方海维,方向群,李青林;近年桐城市稻螟上升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00年03期 |
4 |
粟贵武;稻螟田间药效评价方法的商榷[J];湖南农业科学;1985年06期 |
5 |
陈莲青,张剑玲,张九高,施惠芳;稻螟种群历年消长情况及其原因浅析[J];昆虫知识;1989年05期 |
6 |
钟玲,唐玉珍;江西稻螟的历史演变及今后的防治对策[J];江西植保;1998年01期 |
7 |
严宏富,李青林;试论我县栽培技术对稻螟种群消长的作用[J];昆虫知识;1991年03期 |
8 |
曹景贤;防治稻螟经验摘要——记1957年全国水稻害虫预测预报座谈会[J];湖北农业科学;1958年02期 |
9 |
陈东;稻螟电算测报协作组召开课题分析研究会[J];江西植保;1983年01期 |
10 |
周继明;适时防治晚稻螟虫[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9年07期 |
11 |
章士美;栽培制度与稻螟猖獗的关系[J];昆虫知识;1974年02期 |
12 |
叶正襄;省稻螟电算测报协作组对今年二、三化螟发生趋势发出预报[J];江西农业科技;1984年06期 |
13 |
陈传培;顺昌县稻螟发生的新动态[J];福建农业科技;1990年03期 |
14 |
方继朝,杜正文,程遐年;水稻螟害上升态势与控害减灾对策分析[J];昆虫知识;1998年04期 |
15 |
;湖南省稻螟预测预报工作小结[J];昆虫知识;1959年05期 |
16 |
徐心植,邓小强;稻螟抗药性及其对策的研究[J];江西农业科技;1987年07期 |
17 |
陈常铭;我国台灣稻螟的发生情况[J];植物保护;1964年04期 |
18 |
陈东;江西省稻螟电算测报协作组召开年终总结会[J];江西植保;1984年01期 |
19 |
沈杰,杨晓红,贾平安;20%螟无影乳油防治水稻螟虫试验[J];湖北植保;1998年06期 |
20 |
梅胜芳,涂海龙,刘卓荣,曹勇,熊向东;25%螟蛾杀星WP、50%稻螟清EC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报告[J];江西植保;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