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种子处理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报导戊唑醇种子处理控制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结果。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浮剂按10公斤麦种拌药0.2—0.3克有效成分,对小麦出苗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对根系和冬前分蘖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表现为冬前效果显著,病株率防效60—100%,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冬前发病高峰。拔节期的病指,戊唑醇处理区仍然极其显著地低于对照区,且显著低于对照药剂纹霉净,侵茎高峰明显推迟,最终的枯白穗防效突出,0.3克ai/10公斤种子拌种的枯白穗防效达到85%以上。由于控病和对小麦生长调控的双重作用,保穗保产效果明显,最终产量较对照增加10—15%。
|
|
|
|
1 |
张梅;;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与研究[J];河南农业;2009年17期 |
2 |
张朝伦;凤舞剑;;提高小麦纹枯病防效及改进措施[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05期 |
3 |
石明旺,胡锐,武天军,陈锡岭,王运兵,王远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治关键时间和关键技术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年01期 |
4 |
骆来昌;小麦纹枯病防治适期初探[J];植物保护;1992年02期 |
5 |
朱祥国,葛亮;小麦纹枯病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1998年03期 |
6 |
丁克坚,谢洪霞;安徽省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原因浅析[J];安徽农业;1999年03期 |
7 |
罗萝;张谷丰;孙雪梅;张夕林;;防治小麦纹枯病几种新药剂筛选试验[J];江苏农药;2001年04期 |
8 |
李俊红;王青秀;;25%奥宁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总结[J];河南农业;2008年03期 |
9 |
汪智渊,杨红福;乙膦铝农药废液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及施用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
10 |
王绍华,戴幼斌;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1986年09期 |
11 |
刘文娟,李林泉,刘国华,徐优良,任寿美,孙锦宏;化学除草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应[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年02期 |
12 |
石明旺,徐明富,茹正刚,刘鸣涛,赵启学;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1997年01期 |
13 |
蔡广成;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1997年09期 |
14 |
吴明峰,周勋;小麦纹枯病发生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1999年01期 |
15 |
陆莉;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河北农业科技;1999年01期 |
16 |
张秀阁,鲁奇;南阳市小麦纹枯病发生与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0年02期 |
17 |
秦明文,陈玉海;皖东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科技;2000年03期 |
18 |
勾建军,董志平,姜京宇,薛玉,郝延堂,刘立宏,寇奎军,李保俊,苏翠芬,李双悦,尚印;河北省2001年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气候原因分析[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03期 |
19 |
陈静;;小麦纹枯病的防治[J];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12期 |
20 |
刘国清;;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