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近50年水稻生产指标的变化
【摘要】:本文用近50年(1960—2009)3~10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分析了近50年太仓地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和安全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每10年安全齐穗日期延迟4天左右,后25年较前25年延迟约7天,提出太仓地区粳稻安全齐穗日期为9月26日。另外太仓地区粳稻的安全生育期在近50年延长约26天,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延长。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水稻安全齐穗期、安全生育期的变化有个新的认识,能更好得准确指导水稻播(栽)期的安排。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不连续出现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天气,为粳稻安全齐穗期气候指标。生产上,采用80%保证率的日期为安全齐穗期。本地生产中采用的粳稻安全齐穗期为9月20日,这个日期是上世纪70年代测算的,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一日期也有所变化。本文采用太仓市1960年到2009年这50年9月到10月的日平均气温求算本地粳稻的安全齐穗期。在1960-2009年这50年间,太仓地区粳稻的安全齐穗期每10年延迟3-5天,其中20世纪80年代是特例。后25年的安全齐穗日期较前25年延迟7天,因此本地粳稻安全齐穗日期为9月26日,这比目前生产中惯用的9月20日延迟约6天。太仓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为梗稻安全生育期。由于春秋季温度的波动,可能在某一温度附近升降几次,本文采用5日滑动平均值的求算方法,确定稳定通过某一界限温度的起止日期和持续日数近50年中安全生育期的变化趋势是延长,一次线性拟合的结果是延长了约26天。其中最短是1984年152天,最长的是2006年224天,两者相差72天,50年平均为183.04天。20世纪60到80年代的安全生育期76.7%在多年平均值之下,90年代的值围绕平均值波动,近10年则是全部高于平均值。在1960-2009年这50年间,太仓地区粳稻的安全生育期延长了约26天。从90年代开始粳稻的安全生育期明显延长,而80年代是粳稻的安全生育期最短的时候。20世纪80年代粳稻的安全齐穗期较前10年提前,安全生育期最短的年份也出现在这个时段,这和80年代的平均气温明显偏低是一致的。后20年的平均气温和前30年有明显的阶越,这和安全生育期的变化趋势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