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一次秋季强寒潮天气的诊断分析
【摘要】:2009年10月31日到11月2日,淮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强寒潮天气,对公路、铁路交通和湖上作业安全等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对此次寒潮的天气背景、影响系统以及降水和大风降温成因的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这次秋季强寒潮属小槽发展型,其冷空气入侵路径属中路型。冷空气爆发分为两个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的天气特征,第一阶段,冷空气主体偏北,冷锋过境时主要表现为降水,而第二阶段,冷空气主体加强南压,副冷锋过境时主要表现为降温和大风;②这次寒潮爆发前西伯利亚大低压发展维持造成强冷空气源,当环流形势背景发生调整,乌拉尔山暖脊的发展、经向环流的加强,致使横槽生成,极地冷空气进一步补充,形成了强大的冷高压、锋区和冷平流,是造成这次寒潮大风和降温的主要原因;③700hPa水汽辐合和500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水汽条件;④较强的冷平流是这次降温的主要因素,非绝热降温对最低气温的预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⑤气压梯度、变压场是产生大风天气直接原因,持久较强的冷平流所造成的气压梯度,地面迅速加压产生的强变压,以及高层急流区的所产生的动量下传,是导致出现持久大风的主要原因。另外,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在对这次强冷空气的预报过程中,提前5天作了准确的预报,预报连续且稳定,从过程的开始时间和降温强度都提供了定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