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科技文章的汉语修辞以及科技编辑学习汉语修辞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介绍科技文章汉语修辞的体会.全文分五个部分:1.修辞的概念;2.结构修辞及顶真修辞;3.选择修辞;4.详略修辞的原则;5.辅助修辞的作用.
|
|
|
|
1 |
朱德发;中国新文学流派结构论[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
2 |
陈永国;文学批评中的结构、解构与话语[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
3 |
姚维荣;汉江儿女的欢歌与悲歌[J];安康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
4 |
刘绍曾,尹同吉;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5 |
张道民,李清华;现代科技发展的精神动力[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
6 |
陈学文;说《惜往日》[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
7 |
赵士辉;论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及其设计[J];理论与现代化;1997年07期 |
8 |
朱卡德;英语中的歧义现象[J];韶关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9 |
杨新军,窦文章;旅游功能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J];人文地理;1998年02期 |
10 |
陈桂斌,许海萍;也谈英汉翻译中的正反表达[J];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02期 |
11 |
邱紫华;“美无本体”论——兼论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和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
12 |
潘明,朱为民 ,王健,何运健,赵童梅;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与科学;1999年06期 |
13 |
钟祖荣;学习方法的要素、结构与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1期 |
14 |
李宇明;“一V…数量”结构及其主观大量问题[J];云梦学刊;1999年03期 |
15 |
朱晓东;彼得·莱斯──天才的结构工程师[J];世界建筑;2000年11期 |
16 |
刘辰诞,陈君;情景组合理论与译品风格和结构评价[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17 |
阳德华,王耘,董奇;初中生的抑郁与焦虑:结构与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3期 |
18 |
王国英,沃建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3期 |
19 |
王娟;简·奥斯丁《劝导》的情节与结构[J];青海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
20 |
周毅;《史记·本纪》中比喻的结构和功能[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