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后基因组时代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策略

余龙江  赵春芳  
【摘要】:正植物可以合成各种各样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常称为次生代谢物,这些产物在植物的发育及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的相互作用中,或许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对人类而言,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药物、杀虫剂、香料等的重要活性成分。但目前从植物中分离到的一些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往往具有极其复杂的分子结构,化学全合成很困难;同时,“次生代谢”的特点又注定了它们在结构上具有化学多样性并且不可能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的特点;有些植物生长还十分缓慢,大量采集植物会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因此,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生产目的次生代谢物的研究一直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志明;王海英;王芳;田补;潘晓星;;侧柏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及GC-MS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年03期
2 徐世千;张建国;李晓东;;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物的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3 张宏宇;秦梅;李富超;LAATSCH Hartmut;王宏鹏;秦松;;海洋链霉菌S007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4 陈超;潘卫东;肖建辉;梁光义;;江西青霉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5 黄永中;罗雄明;王建华;;海洋沉积物来源链霉菌属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6 吴小凯;朱竹君;杨锐;孙雪;;紫菜共附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J];海洋学研究;2011年02期
7 董世豪;巩婷;朱平;;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活性代谢产物研究[J];菌物学报;2011年04期
8 李青;;红景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西藏科技;2011年05期
9 王红星;胡春红;李景原;;增强UV-B辐射对3种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6期
10 ;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珍稀植物生物技术团队简介[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年02期
11 顾晓洁;穆军;张翼;梁羽甜;李文;;海洋厌氧反硝化细菌Pseudomonas stutzeri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2 朱江敏;赵英梅;白坚;李玉婷;张克铭;陈加伟;吴剑丙;王慧中;;石斛共生真菌木霉菌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3 周金川;熊源新;邓云峰;;五种藓类植物对四种病原菌的抑菌研究[J];贵州科学;2011年02期
14 徐燕云;吴晓梅;沈秋仙;曹同;郭水良;;白发藓和大灰藓提取液对作物种子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1年02期
15 杨瑛洁;李淑燕;胡国伟;廖小军;胡小松;张燕;;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途径及其产物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7期
16 周婷婷;曾洪梅;邱德文;;小分子药物靶标寻找方法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1年01期
17 周玉付;沈媛媛;周志钦;王福俤;;柑橘类柠檬苦素抗癌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5期
18 付少彬;王海英;孟庆峰;孙迪安;;微量DNA高效提取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19 栗若兰;郑智慧;路新华;张华;蒋沁;;利用土壤宏基因组技术定向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方法学建立[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7期
20 庞秋颖;陈思学;于涛;王洋;阎秀峰;;盐胁迫对拟南芥和盐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龙江;赵春芳;;后基因组时代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策略[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薛珩;胡志钰;黄耀坚;郑忠辉;沈月毛;;粗榧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苏文华;张光飞;李秀华;;浅谈药用植物人工种植中产量与质量的关系[A];全国第二届中药资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伟明;;海洋微生物天才菌株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5 阎秀峰;;植物药用成分的环境调控[A];全国第二届中药资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苏秀红;董诚明;;光质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举成;田茂军;郭孟璧;陈远腾;李聪;;头孢霉属31号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王增蕾;张红军;林厚文;孙晶波;刘皋林;;星芒属海绵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9 刘本叶;叶和春;李国凤;;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小姝;李亚东;王琦;;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的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娉;高盐条件下耐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郑金铠;盐胁迫诱导的耐盐天才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渭玲;膜荚黄芪营养特性及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尤勇;栝楼、决明、番薯Ri质粒转化根离体培养及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1999年
5 董新纯;UV胁迫下苦荞类黄酮代谢及其防御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张继星;二种与高山红景天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文江;药物代谢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8 钟凯;姜黄根际放线菌的分离与次生代谢产物的成分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曲均革;葡萄细胞培养生产花青素不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10 刘旭;蒲枝凹顶藻、鸭毛藻及鸭毛藻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育晓;药用植物商陆组织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2 王博文;喜树幼苗次生代谢产物对光强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陈润泽;紫外诱导对圆锥铁线莲次生代谢的影响及其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琰;杜仲愈伤组织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瑞明;三株长蠕孢属真菌和不同土壤类型对毛脉酸模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陈小姝;北高丛越橘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7 高春雨;苦碟子的组织培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8 霍培元;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夏宁;一氧化氮激发植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异黄酮与DNA甲基化的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陈立超;光质对毛脉酸模根中生物活性成分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支勇平;杜仲次生代谢物开发利用研究取得突破[N];陕西日报;2003年
2 支勇平;杜仲次生代谢物有望实现深度开发利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3 记者杨德有;杜仲次生代谢物深度开发利用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许明淑 黄璐琪;药用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5 李德敏;气味学探究[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应刚;GAP曙光初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茄子 茄碱有利也有弊[N];健康报;2009年
8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苏志国;生物化工技术聚焦三大领域[N];中国化工报;2003年
9 ;杜仲深度开发研究通过鉴定[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李津军;海洋———天然医药宝库[N];科技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