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BsAg和抗红细胞双特异噬菌体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摘要】:正 双特异抗体也称为双功能抗体,其两个抗原结合部位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因此可以用于免疫治疗和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双特异抗体是非天然的人为抗体,制备方法主要是化学交联法和细胞工程法及近几年较多应用的抗体工程法。但这些方法通常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曾经通过构建抗HBsAg和RBC的双特异Diabody建立了一种快速血凝检测方法,用于乙肝病人的临床诊断取得初步成功。但Diabody的构建过程复杂,表达后长期保存的稳定性也较差,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设计了新型双特异噬菌体抗体模型,即在同一个噬菌体表面利用gⅧ和gⅢ呈现两种不同的抗体,以同时识别HBsAg和RBC两种抗原,用于乙型肝炎的血凝检测。 首先在同一载体上插入了抗HBsAg Fab-gⅧ和抗RBC scFv-gⅢ两段基因序列,构建了双特异噬菌体抗体表达载体,分别用Lac和Ara两种启动子进行调控,经转化大肠杆菌
|
|
|
|
1 |
郭恒昌,赵曼英,王岫岐;应用杂交瘤技术产生单克隆抗HBsAg群活性决定簇“a”抗体[J];现代免疫学;1982年06期 |
2 |
齐自煜,韩明友,常万顺,李桂琴;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单克隆细胞株的建立及实验研究[J];现代免疫学;1984年06期 |
3 |
曾蓉芳;32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J];现代免疫学;1984年02期 |
4 |
谢少文;抗感染免疫[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年01期 |
5 |
张一鸣,任贵方,王申,朱既明;adw与adr亚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J];病毒学报;1985年03期 |
6 |
胡培声,刘志平,施溥涛,黄惟德;合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肽段的结构与抗原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85年04期 |
7 |
王雁飞,邹立军,邵汝平,孙宗棠;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单克隆抗体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5年05期 |
8 |
王淑凤,张晓梅,赵予,柳元元;乙型肝炎病毒adr和adw亚型表面抗原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的表达[J];病毒学报;1986年02期 |
9 |
姚仲寅,赵惠玲,陈茜,杨书豪,贾凯,詹美云,张文英,刘崇柏,王风来;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y”亚型及“a”组抗原决定簇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与应用[J];病毒学报;1986年03期 |
10 |
郑坚,陈珍珍,黄惟德;HBsAg合成肽段的免疫源性和抗肽血清与天然HBsAg的结合测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8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