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凝堆石料动本构关系及动模量衰减模型
【摘要】:基于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不同胶凝含量下胶凝堆石料的动本构关系及动模量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胶凝堆石料动本构关系仍可用R.L.Kondner双曲线模型进行描述;围压、胶凝含量对动本构关系有影响。动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同等条件下,动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胶凝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动模量衰减曲线,提出了动模量衰减模型。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法,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胶凝堆石料双曲线模型参数、动模量衰减模型参数,可为胶凝堆石坝的动力分析提供新的参考。
|
|
|
|
1 |
张宏洋;李同春;宫必宁;牛志伟;;砂土的P-Z模型介绍及振动台试验验证[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5期 |
2 |
董槐三,尹承瑶;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性质研究[J];红水河;1996年04期 |
3 |
梁军,刘汉龙;面板坝堆石料的蠕变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
4 |
陈存礼;何军芳;胡再强;杨鹏;;尾矿砂的动力变形及动强度特性研究[J];水利学报;2007年03期 |
5 |
李红军;迟世春;钟红;林皋;;考虑土料动力特性参数围压依赖性的高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J];水利学报;2007年08期 |
6 |
于浩;李海芳;温彦锋;徐泽平;;九甸峡堆石料三轴蠕变试验初探[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
7 |
彭成;郭德发;王庆;;面板堆石坝软岩料的应用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8 |
刘汉龙;高德清;陈育民;李国英;;筑坝反滤料动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的颗粒流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
9 |
傅华;韩华强;赵晓菊;;堆石料湿化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
10 |
刘永燮,高明勖,尹维云;堆石大型三轴仪(T-70-140型)介绍[J];水力发电;1980年04期 |
11 |
吴敏,陈学云;采用大孔径深孔梯段爆破开采堆石料[J];工程爆破;1996年04期 |
12 |
柏树田,周晓光,晁华怡;应力路径对堆石变形特性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1999年04期 |
13 |
刘斌云,胡俊江;求取堆石料原型最大指标密度的室内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4 |
柏树田,周晓光,晁华怡;软岩堆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J];水力发电学报;2002年04期 |
15 |
卢烺旻,雷丽春,徐继先;汤浦水库东主坝堆石料碾压试验[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
16 |
李国英,赵魁芝,米占宽;堆石体流变对混凝土面板坝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5年S1期 |
17 |
王爱萍,耿晔,金锦,乔瑞社,郝鸳;张峰水库堆石坝料的动力特性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8 |
程展林,丁红顺;论堆石料力学试验中的不确定性[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
19 |
张兵;高玉峰;毛金生;刘伟;;无锡马山抽水蓄能电站堆石料工程特性平行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
20 |
张宗亮;贾延安;张丙印;;复杂应力路径下堆石体本构模型比较验证[J];岩土力学;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