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芥子酸及其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曹亚  李根喜  
【摘要】:正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也称为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具有将多种酚类化合物氧化为相应的邻苯醌的能力。近年来,植物中含有的天然物质,如槲皮素,山奈酚和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由于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彭思远;刘轩;柯红梅;林齐帆;邱凌;朱育菁;陈清西;;木贼活性成分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2 邱凌;钟雪;庄江兴;杜娟;陈清西;;芦荟皮酪氨酸酶抑制剂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张晴;罗俊;黄能慧;;妇科再造丸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4期
4 杨阳;鲁军;孙冰洁;王丹;尹晓燕;任迪峰;;白藜芦醇对酪氨酸酶体外抑制活性的动力学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5 栗玉珍,周婧,于淞;18β-甘草酸对鼠黑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06期
6 徐秀兰;董纯定;陈斌;张丽萍;;超氧化物歧化酶化妆水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1年02期
7 宋杨;齐云;刘彬;蔡润兰;谢忱;罗秀珍;;甘草桔梗皂苷对酪氨酸酶抑制的合并效应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年03期
8 杜志云;徐学涛;潘文龙;韦星船;张焜;;姜黄素类化合物及姜黄素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8年03期
9 陈龙;郑义;高进;张介眉;;养颜青娥丸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株酪氨酸酶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张晶;王春丽;;桑白皮水提物美白机制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0年06期
11 傅博强,李欢,王小如,LEE Frank SC;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年04期
12 刘新庭;;中药祛斑美白霜的研究[J];中成药;1991年03期
13 杨同成;;何首乌蒽醌衍生物的提取及其抗白发作用机制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14 常敏毅;;当归——青春美容良药[J];健康博览;2002年08期
15 王勤;钟雪;邱凌;庄江兴;陈清西;;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广西植物;2008年03期
16 王靓;龙子江;陈明;王维胜;张玲;王雅娟;施慧;卞海;;祛白凝胶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年05期
17 汪南玥;陈家旭;吴晓丹;;四红祛斑汤预防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实验研究与机制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36期
18 庄江兴;邱凌;钟雪;柯红梅;彭思远;陈清西;王勤;;银杏酸GA_1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9 陈良华;邱凌;明艳林;钟雪;童庆宣;陈清西;;药用植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激活作用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20 邱爱东;芶琳;郭舒予;;L-苹果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亚;李根喜;;芥子酸及其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电化学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谭城;朱文元;鲁严;刘栋;;芦荟素、肉桂酸、苦参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宋业强;陈会苓;唐志坤;赵颖;韩赟;;30味中药水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傅国强;马鹏程;吴勤学;;182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英文)[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周典;张建华;陆萍萍;;白芷不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A];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龙;郑义;高进;张介眉;;养颜青娥丸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株酪氨酸酶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7 杨慧兰;陈波;樊建勇;梁洁;;复方中药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与MITF mRNA表达的调节[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吴艳;仲少敏;汪科;赵俊郁;朱学骏;;威灵仙等4种中药抑制黑素生成作用的机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涂彩霞;张蓉鑫;刘亚玲;刘敏;马景昕;李宏;;6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1/2mRNA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吴艳;仲少敏;汪科;赵俊郁;朱学骏;;威灵仙等4种中药抑制黑素生成作用的机理研究[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祥枝;药用柑果主要药用成分及其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2 张凤娥;调肾祛斑颗粒对黄褐斑及黑素细胞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张永兵;竹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李剑;中药复方芪白合剂及蛇床子素等六种中药单体对黑素细胞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姜泽群;几种中药有效成分促黑色素生成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黄洪波;五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7 孙延芳;酸枣果质量评价及其三萜活性研究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任园;TNF与HBV感染的关系和中药(CHC)抑制TNF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9 刘聪慧;水蛭提取液对体外培养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刘宏;水飞蓟种子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初步活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飞;羽藻和缘管浒苔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孙晓梅;真江蓠和孔石莼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官兴丽;儿茶素对黑色素形成抑制效果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4 姚文杰;滨海白首乌影响黑素合成功效组分的筛选[D];江南大学;2008年
5 涂增清;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晶;常用桑科中药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丽丽;植物延胡索化学成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徐继敏;黑芝麻水提液对鼠黑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鹏;植物美白提取物的筛选及作用机理探索[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10 吴琼;何首乌水提物对小鼠黑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伏新顺;调味佳品多良药[N];家庭医生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雯;热毒宁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李霞;抗肿瘤中成药(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桦文;灵芝对肝癌细胞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冯长根 陈凌 刘霞;草药中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陈金伟;介绍几种“中药抗生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黄芪总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的抑制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李德姣;蒋伯龄;朱元莉;实验研究证实:当归补血汤可抑制RGCs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猫儿眼植物酸对人HL-60细胞有抑制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杨铁虹 贾敏 梅其炳;第四军医大学研究表明:当归多糖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