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秋业,马维勇,肖旭华,廖洪利,倪瑾,何帮平;6-O-烷基阿昔洛韦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J];华西药学杂志;2004年05期 |
2 |
夏蓬;;无环鸟苷[J];药学进展;1987年02期 |
3 |
刘新泳;徐丽君;;干扰素诱导剂2,5,-6-三取代-4(3H)-嘧啶(硫)酮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年09期 |
4 |
卢年芳,吴莹,唐霓,郑瑞强,朱亚彬,闫歌,张秉强,黄爱龙;三种IFN-α抗病毒活性新方法的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16期 |
5 |
曹金明;吴艳俊;朱崇泉;黄文龙;;1,2,4-噁二唑-苯氧烷基取代的异噁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病毒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6 |
;合成药物[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9年05期 |
7 |
乔雷;马灵台;闵吉梅;张礼和;;碳环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91年06期 |
8 |
董领娇,刘静波,马灵台,张礼和;1-α-D-呋喃阿拉伯糖胞嘧啶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1期 |
9 |
吴秋业,马维勇,肖旭华,廖洪利,倪瑾;6-O-取代苯基阿昔洛韦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年01期 |
10 |
蔡步林,李卓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开发与展望[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年03期 |
11 |
卢年芳;黄爱龙;唐霓;郑瑞强;林华;朱亚彬;吴莹;陶鹏;;干扰素α抗病毒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12期 |
12 |
赵文秀;彭军;董顺福;李妍;;多金属氧酸盐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2期 |
13 |
童平,侯新朴,邵森,张颖妹,张晨晖;无环鸟苷亲脂性前体药物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病毒活性(英文)[J];药学学报;1992年01期 |
14 |
李波;魏新军;赵良;张浩;;褐藻糖胶的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
15 |
吕春平;浦昀;金明华;李娟;;多金属氧酸盐对流感病毒抑制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4期 |
16 |
秦孙星,李晓波;抗肿瘤核糖核酸酶Onconase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年05期 |
17 |
董飚;马涛;章天;周春梅;刘刚;王琳;陶佩珍;张兴权;;吡喃香豆素衍生物对HIV-1的抑制作用及其构效关系[J];药学学报;2011年01期 |
18 |
祝雯;谢东扬;;重组半乳糖苷凝集素AAL的抗病毒活性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7期 |
19 |
吴南屏;王信子;陈离伟;易健如;刘新恒;姚曼华;陈寅;;2′-5′P_3A_3抗病毒活性在细胞间转移[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年02期 |
20 |
张永红;王长法;杨少华;高运东;王洪梅;李景鹏;仲跻峰;;重组鲁西黄牛α干扰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