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藏高原高山树线生长受限理论实证研究(英文)

石培礼  Christian Krner  Günter Hoch  
【摘要】:正Whether climatic alpine treeline formation is generally caused by a low-temperature-induced limitation of sink activities (i.e. direct impact on meristems and thus, growth) or by a limitation of the trees' carbon source activities (net photosynthesis) still awaits detailed tests across an extended range of taxa and regions, especially for deciduous species in a short growing season. Tissue concentrations of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建新;刘亮;岳春芳;杨力行;;南水西调——保护青藏高原及全球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利器[J];科技导报;2011年16期
2 羽花石;;青藏高原上的神秘石头圈[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1年07期
3 ;环保部:“十二五”青藏高原着力解决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J];西藏科技;2011年06期
4 ;科学家发现冰期动物群源于青藏高原新证据[J];科技传播;2011年18期
5 王一婷;;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登山科考的历程及其贡献[J];中国地质教育;2011年02期
6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赴藏工作组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座谈 共议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 徐绍史、白玛赤林、郝鹏、汪民、多吉、多吉泽仁、张洪涛、邹大挺等出席[J];国土资源通讯;2011年15期
7 张赤军;骆鸣津;方剑;周旭华;柳林涛;王新胜;叶周润;;青藏高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解释与场源效应初探[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8期
8 ;《藏獒多吉》[J];少儿科技;2011年08期
9 张云红;许长军;亓青;侯光亮;;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潘林;;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J];青海农林科技;2011年02期
11 ;新书架[J];气象;2011年08期
12 经宇;吕楠;方昀;孙悦华;;黑头噪鸦的活动区、种群密度和栖息地利用(英文)[J];Chinese Birds;2011年02期
13 徐彦;张吉仲;程昌敬;柏松;严平;张志锋;;川西高原地区多种贝母的植物资源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4 边疆;寇丽娜;绽蓓蕾;;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害类型及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3期
15 吕敦玉;余楚;周爱国;张溪;龙翔;;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适宜性评价——以西藏达孜—工布江达地区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4期
16 白剑;;人类源起青藏高原(三)——探寻人类史前历史的新思路[J];飞碟探索;2011年04期
17 胡光印;董治宝;逯军峰;颜长珍;;黄河源区沙漠化及其景观格局的变化[J];生态学报;2011年14期
18 冯佳丽;台喜生;李梅;李师翁;;链霉菌产木聚糖酶条件和酶学性质以及重离子诱变对产酶的影响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6期
19 白爱娟;刘晓东;刘长海;;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20 孙文科;长谷川崇;张新林;福田洋一;沈嗣钧;王雷;;高斯滤波在处理GRACE数据中的模拟研究:西藏拉萨的重力变化率[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鸿烈;郑度;;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与科学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吴功建;肖序常;李廷栋;;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殷跃平;;[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4 康世昌;游庆龙;Enric Aguilar;闫宇平;;青藏高原中、东部极端气候变化特征[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王天津;;建立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 规范运作流域生态补偿机制[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镱锂;郑度;包维楷;谢高地;摆万奇;李双成;沈振西;;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问题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鲁春霞;于格;郭广猛;王菱;冷允法;;青藏高原降水的梯度效应及其水塔功能[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张省举;;青藏高原中东部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取得的认识(摘要)[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9 陈虹;黄忠贤;;穿过青藏高原的面波偏振异常及其与速度结构的关系[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10 沈显杰;;青藏高原构造热演化模型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所庆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王在志;青藏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4 武胜利;基于TRMM的主被动微波遥感结合反演土壤水分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5 郑英龙;青藏高原岩石圈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6 夏忠欢;青藏高原湖泊沉积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比值的气候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08年
7 潘卫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2年
8 刘继梅;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独一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9 于乐江;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王东;青藏高原水生植物地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霞;器测时期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时空规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尉晓玮;青藏高原运动与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及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俞国权;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尚大成;青藏高原冻融过程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耿艳;青藏高原热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跃男;夏季青藏高原热力过程对长江中下游降水低频振荡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周海儒;青藏高原特种旅游开发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长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戴晓燕;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与长江流域暴雨过程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鲁萍丽;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变化的遥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寿德、秦滑;青藏高原在移动[N];人民日报;2005年
2 姜辰蓉;青藏高原水环境恶化加剧[N];西部时报;2005年
3 高捷 年志礼;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N];西藏日报;2008年
4 姜永育 李萍;青藏高原里外考察科学试验启动[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吴红雅;伟哉! 丈量了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巨人脚步[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主讲人 赵文津 整理 嘉星一族;青藏高原:世界地学研究圣地[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马佳;许建初:气候改变青藏高原[N];北京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冯君 通讯员 桑剑;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启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记者 游雪晴;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启动[N];科技日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杨曙光 赵小鹏;加快青藏高原经济带建设打造世界极品旅游线路[N];人民政协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