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漆国武;程国金;侯茂林;;杀虫剂不同处理对二化螟为害、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8年01期 |
2 |
宋宏喜,易行荣,李国敬;当阳市螟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J];湖北植保;2005年05期 |
3 |
高君川,周思九,沈序康,姚和文,肖祖玉,王际怀;川西稻田二化螟的防治策略[J];植物保护;1989年04期 |
4 |
万新民,万美莲,刘方义,万桂华;近年二化螟暴发原因及防治策略探讨[J];江西植保;2004年02期 |
5 |
石会田,张胜来,黄孟龙;二化螟危害上升原因与防治策略[J];作物研究;2005年02期 |
6 |
龚纪元;;注意抓好杂交早稻的二化螟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1988年06期 |
7 |
二化螟防治策略试验示范协作组;吴成德;;二化螟防治策略研究[J];今日种业;1984年01期 |
8 |
王金禄;李富文;巴德堂;孙兆南;罗昌禄;;不同海拔高度二化螟发生代数饲养观察和调查[J];江西植保;1989年02期 |
9 |
周圻;稻螟赤眼蜂在稻螟种群演替中的作用雏议[J];昆虫知识;1986年05期 |
10 |
李红兵,马飞,朱启迪;二代白背飞虱和二化螟协同防治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11 |
陈建明,俞晓平,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张珏锋;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J];浙江农业学报;2003年03期 |
12 |
彭宇,陈长琨,韩召军,王荫长,李国清;二化螟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及增效作用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3 |
刘光杰,秦厚国;我国稻螟研究新进展(一)[J];昆虫知识;1997年03期 |
14 |
;重庆地区水稻螟虫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的商榷[J];植物保护学报;1966年01期 |
15 |
胡文林;章德英;王成珊;;奉新县杂交稻大面积栽培对二化螟大发生的影响[J];江西植保;1981年03期 |
16 |
邹雪玉;2003年长乐市第四代二化螟发生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年04期 |
17 |
蔡慧娟;林仁魁;陈佩仙;蔡清权;;仙游县晚稻二化螟发生特点、成灾原因与治理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年03期 |
18 |
施汉民;大螟、二化螟越冬幼虫均能为害小麦[J];昆虫知识;1959年10期 |
19 |
金国华;对于三化螟蛾与二化螟蛾形态描述的意见[J];昆虫知识;1965年05期 |
20 |
;利用赤眼蜂防治二化螟[J];湖北农业科学;1972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