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60细胞ATRA诱导后VEGF等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的研究
【摘要】:正HL-60细胞是人的原粒细胞系(promyelocytic cell),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用来研究细胞生长及分化的体外模型。HL-60是非定向的前体细胞,具有分化为终末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的能力。经ATRA诱导后,HL-60细胞可向成熟粒细胞方面发生分化。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者利用ATRA诱导HL-60分化这一模型,对ATRA
|
|
|
|
1 |
林伟;;全反式维甲酸作为分化剂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年07期 |
2 |
李敬兰;曹金霓;;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二例报告[J];天津医药;1989年11期 |
3 |
王俊和;纪淑仪;陶荣亚;付承彬;;全反式维甲酸与小剂量三尖杉酯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J];临床内科杂志;1991年02期 |
4 |
钱裕民,王冠宙;全反式维甲酸合并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05期 |
5 |
卢瑞南;李建勇;盛瑞兰;吴汉新;陆化;钱思轩;;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年06期 |
6 |
潘理明;王祖贻;吴竞生;徐华梅;孙自敏;申学英;;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关问题探讨[J];安徽医学;1991年06期 |
7 |
房丽华,李桂风,程久芬;全反式维甲酸与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1993年02期 |
8 |
王承;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凝血异常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9年05期 |
9 |
刘峥嵘,孙慧,张秋堂;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及其受体CXCR4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9期 |
10 |
董作仁;潘崚;徐世荣;张瑞欣;顾素琴;姚尔固;;以全反式维甲酸为主的联合分化诱导方案治疗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1992年01期 |
11 |
侯开娟;牟海霞;;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
12 |
夏学鸣,林宝爵,姚夕珍,朱婉莹,吴德沛,陶瑞芳;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3期 |
13 |
李殿青;范星火;;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1993年03期 |
14 |
周建中;薛桦;;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APL的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6年06期 |
15 |
黄子钦;杨建民;陈莉;倪雄;楼敬伟;王健民;;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18期 |
16 |
黄珊;;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的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8年02期 |
17 |
陈精予;吴歌;宋春鸽;杨晓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9期 |
18 |
王学文,周甄励,应江山,朱桂春,杨志成;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观察与临床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0年04期 |
19 |
李正良;高心慰;;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J];四川医学;1993年12期 |
20 |
陶思;周琨;汤多壮;孙汉英;刘文励;徐慧珍;张恒;;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意义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