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惠新,张继兰;当心误用中成药包装的激素治疗哮喘[J];中国临床医生;1997年04期 |
2 |
柳喆 ,杨淑华,李秋根,漆基建,苏钢;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细胞因子的作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3 |
叶焱;哮喘病人为何越来越多[J];现代养生;2002年11期 |
4 |
罗学斌,贺瑞珍;哮喘与胃食道反流[J];临床荟萃;1991年10期 |
5 |
刘翱,查云,夏萍;肺通气功能测定对哮喘急诊处理后短期内复发的预测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1992年05期 |
6 |
尹家福;神经精神性哮喘8例报告[J];重庆医学;1994年05期 |
7 |
高锦团,林真真;泉州地区哮喘吸入性变应原致敏情况调查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8 |
李振江;细胞因子与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4年02期 |
9 |
张纪岩;中性粒细胞与哮喘非特异性炎症[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4年05期 |
10 |
瞿祖一;吸入皮质类固醇降低哮喘死亡率[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4年05期 |
11 |
刘镜愉;哮喘的职业性评价[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
12 |
王华强,张世明,李强;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与哮喘发病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08期 |
13 |
彭东晖;哮喘规范治疗的经济效益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9期 |
14 |
杨恂;50例哮喘病例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1996年04期 |
15 |
朱红卫;哮喘的药物治疗[J];安徽医药;1997年02期 |
16 |
;美国伊利诺斯州1979~1994年间哮喘病的死亡率[J];疾病监测;1998年04期 |
17 |
周丹,冯波;支气管哮喘[J];临床肺科杂志;1998年01期 |
18 |
张宇;;发现一种哮喘基因[J];国外医学情报;1998年01期 |
19 |
尹兵;运动能诱发哮喘[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9年12期 |
20 |
聂玉强,李瑜元,吴惠生,戴寿军,赵子文,林材元;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中的胃食管反流[J];临床消化病杂志;1999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