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质因子”的变化看HPM武器对HPM源的要求
【摘要】:由衡量高功率微波(HPM)源品质参数从峰值功率(PP)、Pf2因子到平均功率(PA)和能量,再到每脉冲比能量(比能量/脉冲)和每脉冲比能量乘以效率(比能量/脉冲x效率)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高功率微波武器(HPMW)对HPM源的要求越来越接近实战了。
|
|
|
|
1 |
陈袁魁;于占军;朱教群;;Ca_3Co_4O_9热电材料的固相制备及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2 |
吕晓侠;;液闪计数器效率的理论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03期 |
3 |
张仲纶;微剂量学方法与概念的某些应用[J];辐射防护;1988年Z1期 |
4 |
曹云萍,黄建华;电动车用MH—Ni电池的研究改进[J];化工时刊;2003年11期 |
5 |
高孝裕,周勇,王西宁,雷冲,陈吉安,赵小林;采用MEMS技术制作的螺线管电感(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5年06期 |
6 |
张春晓;穆仕博;;热电池在空空导弹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源技术;2010年06期 |
7 |
陈宇航;牛顿;黄文浩;;压电陶瓷激励微悬臂梁的动态特性[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1年02期 |
8 |
于涛;翟玉春;付亮;阎永恒;;6F22型MHN-i电池组的研制与性能[J];电池工业;2006年02期 |
9 |
冯闯;赵亚溥;刘冬青;;微梁谐振器中的空气阻尼[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10 |
杨惠;氚的乳状液测量技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4年03期 |
11 |
丁运长;;一次锂电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12 |
简德;高能再生氢铅燃料电池[J];今日科技;1996年01期 |
13 |
吴莹,虢志德,石岩,李长春,李光霞;耳片型材试样的孔边激光辐照及 N_f~Q曲线[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4 |
陈亚昕;延长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并提高其比能量的方法——根据先进铅酸蓄电池联合会的研究结果[J];船电技术;1999年06期 |
15 |
曹云平;锂离子蓄电池的进展[J];化工时刊;2000年11期 |
16 |
杨恺,刘以农,倪建平;大型物体辐射成像系统中散射问题的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3年05期 |
17 |
庞静,刘伯文,卢世刚;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现状与进展[J];电池;2004年04期 |
18 |
刘浩;衣宝廉;侯明;明平文;;MH-空气蓄电池的研制[J];电源技术;2006年04期 |
19 |
杨森林;高静怀;;一种地震子波峰值频率的估计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20 |
刘占辰;周卫平;;军用热电池钛合金壳体材料应用试验研究[J];弹道学报;2007年02期 |
|